射禮有四種:大射、賓射、燕射和鄉射。
鄉射之禮,即大夫為國舉士所用的射禮,因此往往與鹿鳴宴同時進行。
朱元璋那會兒還真正射箭,後來為照顧士子,直接改成投壺,既好玩又風雅——此種變通,源自春秋戰國,《禮記》有專門的「投壺篇」。
周朝鄉射禮異常繁瑣,早在漢唐就簡化了,宋明變得更加簡化。
眾人很快移座到堂外,連席案都一起搬出去。
本來祭祀孔子的少牢(豬羊),也為射禮騰地方,被抬到檐下角落裏放置。宴會結束後,這些祭品和殘羹剩酒,肯定要被監考吏員搶走,搶宴已成為討彩頭的風俗,朝廷屢禁不止。
沐昆與顧源共坐主位,問雲南諸官:「誰來做司射?」
無人回應。
沐昆冷笑一聲,再問:「誰來做司射?」
「我來吧。」一位知府起身說道。他在鄉試時擔任提調官,因此今天也被請來參加鹿鳴宴。
顧源對此君頗為讚賞,正該如此嘛。瞎斗啥氣,順毛捋就行了,沐公爺其實很好打發的。
知府自去取來弓箭,說道:「弓矢既具,有司請射!」
顧源立即看向金罍和王淵,他倆是解元,為諸賓之首,這個時候應該發言。
金罍絲毫不給顧源面子,用沉默來表達反對意見。
王淵只能依靠《禮記》之記載,對那位知府說:「某不能,為二三子。」
這是謙遜禮節,不能直接開射。
三請三辭之後,王淵代表今科舉人,答應參加鄉射之禮。
知府手持弓矢,踏在台階上,轉身對沐昆、顧源道:「請射於賓,賓許!「
顧源點頭說:「既已開禮,請司射配耦。」
配耦即配對,二人為一藕,挑選射術接近者進行比賽。
天子六耦,諸侯四藕,士大夫三耦。
因此,司射必須挑選出六人,分成三組進行比賽。
「你們兩個必須射箭!」
沐英直接指向王淵和金罍,誰讓他心頭不爽,他就讓對方更不痛快。
王淵萬分無語。
簡直躺着也中槍啊,他只是打個圓場,沒想到也被沐公爺惦記上。
還需四人,才能成禮,司射又問誰願意報名參加。
今科舉人們都不吭聲,在他們當中,雖然許多衛所子弟,但精通箭術的還真沒有。像鄒木這種貴州士子,可能身體相對強壯,也敢提刀上陣殺人,但平時哪有精力練習射藝?
沐英臉上突然露出壞笑,說道:「既然無人毛遂自薦,那就解元跟解元比,亞元跟亞元比,第三跟第三比,剛好六人湊成三耦。」
除了王淵之外,被點到名的士子,瞬間整個人都不好了。
貴州亞元田秋,平時也經常鍛煉身體,但他出自教師世家,從小到大連弓箭都沒摸過。
這還不能拒絕,射乃君子六藝,又身處鹿鳴宴,理應他們遵禮比箭。
沐公爺看似蠻橫粗暴,其實一肚子壞水兒,除了搶佔主位發號施令之外,他做的這一切都符合周禮。
「納射器!」司射喊道。
金罍與王淵一起出列,前者不情不願的過去,取來弓一把,箭四支,護臂一個,扳指一枚。
接下來是定射位,定靶心,獲者(報靶員)執旌旗侯在中央。
司射對六位舉人說:「依次而射,不得雜越!」
「該如何做?」金罍低聲問道。
「跟我學。」王淵回答說。
金罍雖然通讀過五經,但《禮記》不是他的本經,細節之處怎麼可能還記得?
只見王淵解開上衣扣子,脫下左臂衣袖。右手拇指戴扳指,左臂套上護臂,左手執弓,右指夾箭,另外三支箭插在腰帶中。
金罍依樣畫葫蘆照做,幸虧他跟王淵配成上耦。換成一個不讀《禮記》的,兩人此時都要抓瞎,連鄉射禮的基本禮節都搞不明白。
中耦、下耦四位舉人,見狀也鬆了口氣,牢牢記好這些細節,一會兒輪到他們時,至少不會因此鬧笑話。
078【鄉射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