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寫在青春未老時最新章節!
利用閒暇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寫故鄉的文字,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是一個剛剛離家遠行的遊子,內心有太多思念。看書否 m.kanshufou.com我也曾寫了許多和故鄉有關的文字,融了許多對家鄉的情愫,也曾盛讚過那裏質樸的鄉民,也曾無情的批判過那裡冷漠的人情世故。
我不太喜歡一些作家、攝影家、獵奇者抱着好奇和探索的趣味對自己的故鄉一探究竟,故鄉和別的地方一樣,都不過是養育生靈的土地。只是這個國度的人在面對某個人群時往往帶着某種無法察覺的憐憫色彩、惻隱之心,殊不知憐憫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侮辱。
在任何一篇書寫西海固的文字里,總能發現「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這幾個血淋淋的字,我也一直好奇於生我養我的土地到底怎樣的不適合人類居住,如果那片土地真的不適合人類居住,那片土地上埋葬的人們,我的父輩們,我們這一代,我們的下一代,以及那片土地上千千萬萬的民眾又算做什麼呢。
作者試圖用文字讚美西海固堅守的信仰,可文字中的信仰正在以不可察覺的速度遺失着、沒落着。或許在作者寫這些文字的時候西海固的確是文中的樣子,只是經過十多年的風吹日曬,風潤雨浸,西海固已不是當初的西海固了。那片蒼涼、落寞的土地,成了一代人遙遠的記憶,我感嘆於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也遺憾於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所造成的信仰的缺失。
也還記得孩提時代,期待每一個齋月的到來,早晨吃一頓飯,一天不吃不喝,太陽落山後在吃飯。幼小的我們學着父母的樣子,抵禦着飯菜的誘惑,抵抗着飢餓的折磨。已有十年不曾封齋了吧,已經忘記了飢餓的味道。如今生活條件尚可,各類美食琳琅滿目,卻總也吃不出齋月時的味道了。有時候發現一種美食,一次挺好,兩次尚可,三次便也味同嚼蠟。
也曾在很小的時候隨着父親去清真寺,在肅穆的清真寺里跪拜,看着大人們莊嚴肅靜的樣子,內心也便潔淨了許多。如今去清真寺成了一種任務,只有在每年的開齋節時才會去一次清真寺,雖也莊嚴神聖,但總少了點東西。當初破敗的清真寺變成了一撮黃土,那座雨天漏水、陰天漏風、晴天灑滿陽光的禮拜殿成了遙遠的回憶。那群不管雨天、雪天、晴天、陰天都堅持禮拜的人們也隨禮拜殿一起遠去了。
家鄉的清真寺如今建的金碧輝煌、流光溢彩,冬天凍腳的禮拜殿早已是換成了鋪着地暖的新殿堂,可不管大殿裏如何溫暖,卻怎也抵擋不了鋼筋混凝土的冰冷。本該用於禮拜的清真寺,現在多數淪為了人們攀比財富、討論家常、傳播是非的溫床。人們穿的越來越潔淨,套近乎的詞越來越多,說的話越來越含蓄文明,內里卻和本該的樣子有了很大距離。
文中寫到一位阿訇「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錦句,我篤信這樣的精神,也遺憾於這種精神的遺落,只願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奉獻。文中也寫到穆斯林女性的美,以一名女阿訇為線來闡述回族女性的風貌。在我看來,回族女性最美的出場方式就是以最傳統、已經成為文化遺產的民族特色服飾展現在眾人眼前,讓人肅然起敬,不敢褻瀆。
如果說當初的《心靈史》是一根刺,直插每個讀者的內心,足以使人投入到蒼涼的大地和濃烈的信仰中。那麼現在的《西海固漫記》可能是一面鏡子,它不停地告訴我們正在失去什麼,再一次審視貧寒之地勞動者的信仰之力。可能沒有《心靈史》那樣讓人壓抑和深沉,但也有些許美好的東西勾起回憶。
有些時候我倒覺得民族的信仰之力並不是單純的是宗教意義上的信仰,更多的是一種哲學式的信仰。哲學又或者是一種玄學,它在一定意義上啟迪着未來將要發生的事。而很多現世之物,也多在預言之中存在,只是換了個模樣,變了種形式。就像人的靈魂與肉體來自天地,終要歸於天地,然後又是一個輪迴。
從現代文明建設的意義上來說,西海固正在走向新的高度,但從民族信仰上來說,西海固正在經歷她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一些人,一個民族,一種信仰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無論這個民族在這片土地上多麼根深蒂固,終究難以抵擋外來事物的湧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