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單單是這樣,德國人在再一次的論證下發現:考慮到添加406毫米副炮的多餘,轉而將早期丟棄的俾斯麥a型設計的主炮380毫米主炮挪來使用。一戰時期德國人就打造出使用380毫米主炮的戰列艦,而380毫米主炮的技術對於克虜伯公司而言是駕輕就熟的,生產和研製幾乎沒有任何問題花不了多少時間。
德國人很清楚的知道480毫米和800毫米主炮的威力相差是非常大的,在陸地上480毫米炮彈最大只能覆蓋幾百平方米的範圍,而800毫米的炮彈則是過千平方米的範圍;即使在海上480毫米炮彈濺起的水柱充其量給對方洗個大澡而已,而800毫米的炮彈砸在海面上卻會讓那些千噸和萬噸以下的艦船如同在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扁舟險象環生。
所以,興登堡號上的主炮佈局德國人是參考英國人早期為巴西人建造的一艘被稱之為「里約熱內盧」號戰列艦,後改名叫「阿金克爾特」號。這傢伙是由阿姆斯特朗公司於1911年9月開工建造,1913年下水,只花了不到2年多的時間。然后土耳其人成為了最終的買家,土豪的土耳其人拿這艘已經被更名為「奧斯曼·蘇丹一世」號的戰列艦是來幹嘛的,讓人掉下巴的是土豪土耳其竟然讓船廠把「奧斯曼·蘇丹一世」號按照豪華郵輪那樣裝修。原來土耳其是要把「奧斯曼·蘇丹一世」號獻給自家的蘇丹陛下當遊艇的。哇,土豪的世界咱們真心不懂。
「阿金克爾特」號以在艦體中軸線上配置主炮炮塔最多的戰列艦而聞名於世同時載入史冊,這艘史上炮塔最多的戰列艦擁有7個雙聯裝主炮炮塔艦艏兩座呈背負式;艦舯部兩座位於兩座煙囪之間;艦艉三座呈金字塔狀,中間的炮塔安裝在高出其前、後炮塔的位置上。不過奇葩的英國人把炮塔從艦艏到艦艉依次命名為「星期一」-「星期日」。當然讓人詬病的是為減輕重量保持航速被迫犧牲簡體結構強度和裝甲防護,防護裝甲厚度僅相當於當時戰列巡洋艦的水平,而且水密隔艙減少,儲備浮力也相應減小。當時甚至流傳該艦主炮齊射時會破壞艦體結構的說法。這種缺斤少兩的做法德國人不屑於做,相反德國人會把戰艦越造越長噸位越來越大。興登堡號的總體佈置其實也和「阿金克爾特」號有些相似,兩者也承襲了一戰時期多數超無畏艦的設計,所有主炮均佈置在中心線上已便發揮全部火力優勢這一點在一戰後期和二戰都是被證明是正確的。只是為了迎合客戶的喜好安裝了多大7座炮塔這一點上來看,嚴謹刻板的德國人是不會做這種後來證明蠢得不能再蠢的行為,當然英國人為此只能採用在當時已算超長的艦身,德國人認為如果要將更大威力的主炮安裝上去的話,船體必然的就要拉長加寬噸位加重。英國人的炮塔佈置為前甲板2座,甲板中部2座,後甲板3座。看上去這一佈局並沒有什麼缺陷,不過為了在中部安裝2座炮塔,兩座煙囪間距很大。在煙囪之間英國人再次奇葩的設置了很長的飛橋,從上方遮蔽了兩座中部炮塔。
說真的,這並不能增加艦體強度,在交付皇家海軍後這一綽號「大理石拱門」的飛橋立即被拆除。
話說回來,德國人已經意識到這艘7炮塔神教的聖物設計缺陷是當時設計師的故意為之。那位設計師為了極力推銷自己的設計是了好從不懂行的外國人傻帽手裏騙取大量銀子的一種手段,當然這位也是曾經向着本國大肆推銷這一聖物的。
不過中部安置兩座炮塔這一點,德國人認為興登堡要想保持14門主炮那就必須這樣做,至於那多出來的拿一根煙囪嘛,德國人直接就取消了這個雙煙囪的搞笑設計,專心致志的為戰艦使用一根大煙囪才是正理。
於是,這艘造型古怪的百萬噸巨無霸最開始在大海上航行測試的樣子,還是驚掉了不少人的下巴,延續被英國人1922拆毀的多炮塔神教聖物「阿金克爾特」號的某些特徵,14門主炮7座雙聯裝的炮塔佈局,更長的尺寸更重的噸位無意不彰顯着這個巨無霸的驕傲,它當之無愧的再次頂起新一代多炮塔神教聖物的稱號。
半個小時的時間很快就過去。
兩艘噸位尺寸火力千差萬別的敵國戰艦,在茫茫的大西洋上相遇,雙方艦員將為了自己的祖國發揮手中戰艦的最大威能。
「該死的,那是什麼戰艦,就像一座山一樣。」亞瑟王號上的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