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英雄白手奪槍 炸鬼子血染小河
詞曰:
慘雲怒霧遮日月,北風鼓,
寒更徹,三座大山壓中國。
虎豹豺狼當道,犨嘆不絕,
人間總是夜。
愁腸已斷恨難卻,苦重重,
怨多多,方才喚起英雄輩,
醒覺悟,動刀戈。
逼得少年,奮身革命,
豪傑不惜流血。
故事還要從這裏說起。
話說邳州市佔城鎮東南十里有一山,並不嶕嶢。卻露出幾分秀色。這是一座很小很小的山包,一片濃碧,遠近高低,松柏成林,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濕綠,猶如一個很大的湖泛起了波浪,一層一層,直向山頂推去。越向高處,樹越密,綠意越濃,林中百鳥歌鳴。山下是一片片民房,依着山勢而建,包圍了多半個山。這是今天的景色。
昔日,每有洪澇,這裏便是一片汪洋,湯涘中的百姓望水興嘆,莊田泯於汪洋之中,惟見此山已淪為小島。八水包圍,佇立在水面上。
故此,將此山起名為小望山。望山居住着魏姓一個龐大的家族,權貴富有的人家都住在山上,所貧窮的人家便分散於山下居住,祖輩飽受水災的摧殘。
離山北有三四里,也有一支魏姓人家(望山魏姓一分支),屯土築台,采茅搭棚而居住,久而久之,生息繁衍,在清未民初已有一二十戶人家形成一個村落,起名魏台子。
小村子多是窮人,茅房破舊,唯有一家較富裕人家,房屋整齊,磚瓦結構,牆高院深,形成一個貧富的鮮明對比。
這一日,天熱得發了狂,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像下了火,一些似雲非雲,似霧非霧的灰氣低低地浮在空中,日光並且發出刺眼的光芒灑向大地。這時從村中走出來三名年輕男子,個個是身材魁梧,意氣風發,英姿颯爽。雖然穿着布衣,卻顯露出風華正茂的男兒氣概。
走在最前頭的,個頭更為高大的,他叫魏振亞;跟隨其後的男子,身材稍微矮小了一些,相貌酷同,不需問便知是一母同胞,他叫魏振領;走在第三個的男子,只見他生得虎頭虎腦,肩寬膀闊,腰杆筆直,腿壯胳膊粗,兩條彎彎的濃眉下有一雙機靈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是個能幹的人,在一隻挺標緻的鼻子下面,生着一張唇角方正的嘴唇,有幾分少壯英俊的氣質,他叫魏振東。他是魏振亞、魏振領的堂兄弟。
這兄弟三人走出了魏台子村,從此就走上了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干出了驚震邳睢銅的大事業。
有詩為贊:
九曲風濤何處險?占城多爭戰。
古下邳,舊土山,運河畔。
殺聲驚長空,槍炮連天。
鮮血染岠山,鏖兵邳睢銅山縣。
英雄齊折腰,拍袖定坤乾,
壯士不言悔,正似弩箭乍離弦。
抗日戰爭時期,(一九三九年初)我黨就開闢了邳雎銅地區這塊紅色的革命根據地。當時在這三角地區周圍的城鎮,都是敵人的據點,日本鬼子的侵略暴行,慘無人道的推行三光政策,又有一眾漢奸為虎作倀,這裏的老百姓陷進水深火熱之中,蔣介石的軍隊聞風喪膽,節節敗退,抗擊日本的侵略就落在我們中國共產黨的肩上,雖然我們的力量十分薄弱,救國救民而義不容辭。
邳睢銅地區的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頑強的革命意志和必勝的信念,與日,偽,頑反動勢力,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武裝鬥爭,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故事還要細細地從頭說起,這是一九三八年夏天的一天
剛才說的從魏台村走出三名熱血青年,魏振亞和其三弟魏振領,堂弟魏振東一行去趕占城集,(舊時叫尖集。)這是一個古老的小鎮子,位於邳雎銅三縣交壤之處,是這一方百姓通商貿易之場所。(農曆一,四,六,九乃逢集之日。)
太陽剛一出來,就像一個火團,紅里透着白光衝上天空。空氣在灼人的陽光下很是悶熱。
街兩旁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上掛着層灰土在枝上打着卷,連一絲風氣也沒有,那枝條一動也不動,無精打采地低垂着,儘管如此,樹上的蟬黑麻麻子伏在枝條上,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