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貝勒召集十萬大軍前來,這消息十分振奮人心,馬里卓圖心頭大石搬走。看小說網 www.kanxiaoshuo.net
不過馬里卓圖立馬高興不起來,為什麼呢?西土默特部的卜力兔台吉領兵八萬前來,連衛特拉部也表示將會派十萬大軍前來助陣,這問題一下子複雜了。
衛拉特部,由四部組成(和碩特、準噶爾、杜爾伯特、土爾扈特)
以前叫瓦剌,所在主要區域是變遷的,最早居於葉尼塞河上游,以狩獵為生。十三世紀初歸附成吉思汗改畜牧業,至嶺北行省時改營農牧為主漁獵為輔,十五世紀中葉形成了強大的衛拉特聯盟,其首領也先汗。
他們是漁獵的林中百姓,後來被朮赤征服。窩闊台做大汗時封為四個衛特拉,所以稱衛特拉蒙古。
現在不論是漠南蒙古,還是漠北喀爾喀蒙古各部首領都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後系,只有衛特拉(大明稱瓦刺)的首領不是成吉思汗的後裔,後來和碩特部加入衛特拉聯盟,因其首領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所以就由其擔任聯盟的汗,形式上要經過忽勒里台大會的選舉。
衛特拉與喀爾喀幾乎是世仇。
衛特拉又有稱之西蒙古,各部首領都為外姓,與此相對的「東蒙古(喀爾喀是其中一部)」各部首領則都出自成吉思汗家族。
自元朝退出中原後,因皇室衰微,瓦剌遂乘機擴大實力,他們為同控制着汗位的東部蒙古貴族分庭抗禮,並進而稱雄於漠北,一面結好於明廷,一面又積極同東部蒙古統治集團進行鬥爭,到十五世紀中葉也先在位時,瓦剌勢力達到全盛,東西蒙古各部均在其統治之下。
也先死後,瓦剌勢力中衰,東蒙古進而崛起,不斷對其征伐,瓦剌各部遊牧區的東部邊界由外蒙古中部退縮到了阿爾泰山一帶,此後瓦剌---衛特拉諸部對東蒙古的屢次戰爭基本目的都是為了奪回昔日的領地,而每次戰爭,地處漠北、與衛拉特接壤的喀爾喀蒙古都首當其衝。
現在衛特拉以蒙古大汗被擒前來支援為名義,引兵前來,這是狼子野心呀。
現在衛特拉聯盟大汗為準葛爾部首領巴圖爾台吉,一個厲害角色,據傳他命令長子忽喇忽刺率領四部十萬大軍來援。
馬里卓圖更愁了,誰不知他們衛特拉是趁火打劫的。
在大明眼裏,什麼西蒙古和東蒙古都是一樣的,只有東蒙古人才知道,衛特拉四部都是外人,像是敵人一樣,他們一直不承認林丹汗為共主,現在怎麼又承認了?而且他們信的是黃教,與他們的紅教相當敵視?還不是因為有好處?想趁火打劫!
這就是前門拒虎,後面來狼的局面。
察哈爾七部、科爾沁部、土默特部,他們是湊出了一支名義上十八萬的大軍,準備圍攻察罕浩特,救回他們的大汗。
但這十八萬大軍,只有察哈爾七部的到位了,其它兩部的,什麼時候到,實際有多少,成色怎麼樣,就不好說了。
內喀爾喀五部還好說,他們就是不想救林丹汗,並為此付出代價,他們僅此而己,不會作其它妖了,而衛特拉四部,不作妖,乘機進攻他們就好了。
如果米柱在這裏就會知道,這准葛爾部現任大汗的孫子葛爾丹日後差點統一了草原,讓辯子皇帝康熙調集了數十萬大軍,才滅了他們,自此,草原再無霸主可言。
馬里卓圖總是給人滿臉愁苦的印象,作為一個草原部落的首領,他當然不是一個悲春傷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人,他所愁者是部落的糧食不夠,能用的人少,吃飯的時候又覺得人多?草料永遠不夠,牛羊永遠不夠,燃燒取暖的牛糞柴火永遠不夠,這個冬天,本來就不好過,現在更加坑爹了,還要打仗。
十幾萬大軍出動,是攻打自己的王都,兵是不用給響的,但總要吃飯吧!十幾萬人呀人吃馬嚼,每天都損耗是極其驚人駭人的,這些必須由察哈爾七部出。
察哈爾七部,每月都要向大汗供奉和輸出勞動力,本身的負擔就不小,沒有什麼儲蓄,最多是吃幾頓飽飯,如果要供十幾萬大軍吃喝,明天春荒時,得餓死多少人?他不敢想像。
馬里卓圖恨死了打仗,為什麼要打仗,大家坐下來唱唱歌,喝喝酒該多好?
現在七部大軍開始向哈其爾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