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諾在卡拉迪亞有着悠久的歷史,從卡拉德征服之前的原住民小聚落到基督誕生前小有規模的城市,再從共和國首都到卡拉德帝都,時至今日的芮爾典王都,它默默旁觀着這片土地上的世事變遷。而在由人口聚集導致不斷擴建的發展歷程中,為了滿足人們在精神上的寄託,宗教場所也隨着街道的延展和社區的增加不斷破土落成。
至黑夜時代過後,卡拉德帝國王朝更迭,掌握帝位的布魯圖斯們為宣揚正統,刻意引導輿論對前代有着抄家皇帝之稱的奧斯蒙德進行醜化,歷代馬里厄斯朝皇帝對基督徒的迫害更是被拿出來大書特書。當時已在社會各階層中廣泛傳播的基督教則利用在信徒中的影響力為布魯圖斯王朝正名,在馬里厄斯朝汲取到足夠教訓的教會努力貼近統治階級的意志,作為回報基督教在布魯圖斯朝終於成為卡拉德帝國的國教,從此在卡拉迪亞興盛起來。
可及至末代皇帝亞伊與遠征軍團一起失蹤,布魯圖斯王朝直系因此絕嗣,本就尾大不掉的地方藩鎮圍繞帝位歸屬爆發混戰。時任宮相的卡羅勒斯憑藉家族領地帕拉汶的實力,迅速取得教會支持起兵控制蘇諾以留守名分征討四方,之後更憑藉身上的部分帝室血統企圖稱帝。可是由於教宗班尼迪克一世的從中作梗,卡羅勒斯未能得授奧古斯都稱號,原本合作無間的兩人就此分道揚鑣,卡羅勒斯只得以早就融入卡拉德文化的芮爾典人名義稱王。
此後基督教雖然在芮爾典王國佔據主流,但四百多年來卻從未被王室明令為國教,王朝前期國勢蒸蒸日上,王室與地方諸侯的聯合在主教敘任權的爭奪中佔據上風,班尼迪克一世之後的教宗連蘇諾城中各處的小聖堂都無法掌握,曙光宮內的王家教堂主教甚至在一段時期曾以蘇諾地區宗主教名義將聖殿大教堂的教宗架空。王朝中後期王權日益衰弱,王室與教宗偶有聯手卻因「分贓不均」難以維持合作,互相搞不定便只得互相找事噁心對方。
為了維持各自的獨立地位,教宗與諸侯各取所需,前者需要在朝堂派系中尋求支持,後者則需要在這個君權神授的年代取得統治名分。由於無力掌控地方,教宗在拉攏那些有諸侯背景的地區主教的過程中,對地方主教選定的繼任者予以名分便利,或者加封樞機頭銜委以名正言順代理地方宗教事務的權力,就成了教宗手裏不多的籌碼。比如座堂在聖魯茲哥達修道院的紅衣主教,在東斯瓦迪亞宗教事務中這一職位有着極其重要的影響力,歷來被當地諸侯聖魯茲哥達堡的斯瓦德爾家族把持。而回報則是對擁有教會最高首腦名義的教宗表示支持,但反過來講這也是地方諸侯通過神權來維護自身統治在王國封建體系下的合法性,三方互有倚借又互相拆台。而在教會內部,因為地域、民族等因素也分為諸多教派,但在沒有實力自成一家之前,分裂意味着影響力削弱以及被其他規則參與者針對,而東斯瓦迪亞與信仰不同的庫吉特、薩蘭德接壤,因此維護宗教統一顯得尤為重要。
而在1249年初傑拉克可汗死後(見第238章),其長子塞加宣佈自己是唯一的汗位繼承者,並拒絕幼弟達斯塔姆按照庫吉特人傳統平分汗國的要求,於是達斯塔姆率領本部人馬在則加西山口以西豎旗反抗。塞加年長達斯塔姆年十多歲,成年分得部眾後多次隨父征戰並獨當一面,在國中有着足夠威望又刻意籠絡汗帳直屬的將領、官員和各部首領,與傾向於加強汗帳對各部掌控的達斯塔姆相比人心向背可想而知。傑拉剋死時,受命防備維吉亞人的塞加率部駐紮在龐圖斯山脈以南的圖爾布克高地,達斯塔姆則領兵巡視阿乎恩——馬勒格堡一帶與東斯瓦迪亞交界的草原邊境,為防被架空老汗將兩個兒子同時打發在外。可是與塞加交厚的汗帳將官卻第一時間封鎖傑拉克的死訊,將消息先一步傳給了他,他趕在達斯塔姆之前返回圖爾加並取得眾部首領支持稱汗。
達斯塔姆為自己平時的恃才傲物付出了代價,為擴充軍力缺少支持者的他只得四處劫掠,至1253年時在烏魯恩草原上就如過街老鼠般人人喊打。在塞加與諸部首領保護商路的聯軍圍堵驅趕下,達斯塔姆狼狽的逃出草原,與殘部屯駐於芮爾典、庫吉特、薩蘭德三方勢力包夾中的塞倫郡。十多年前,傑拉克率部劫掠維魯加大谷地時途經此地,將郡治狂歡堡及周邊燒殺擄掠一空,此時的塞倫郡除了臨近阿美拉山區的一些村鎮外,大部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