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然相遇且敵我不明的狀況,率眾剛走出亂石嶺山谷的拉格納會做如何應對?隨機應變?不,這只是普通人紙上談兵般的設想罷了。該怎麼應?該如何變?驟然遭遇對各方來說都是意外,領軍者無法從容排兵佈陣,不管是果斷還是猶豫,智計在這種情形下所能夠左右勝敗的比重極小,一支封建時代的軍隊能否被稱為精銳,遭遇戰可以說是最好的試金石。至於這場遭遇的結果如何,且讓我們將時間暫停,先通過回溯來看看這伙諾德海寇撞見的是什麼人。
卡拉迪亞北、西、南三面臨海,東南方烏魯恩草原的圖爾加——迪斯它地區有着容易開採的天然鹽礦,無論是曾經的卡拉德帝國,還是如今名義上勉強維持對北境、斯瓦迪亞和羅多克等地統治的芮爾典王國,鹽產出所提供的大量利潤一直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之一。
只是近些年來,隨着東安提托羅斯山脈以北的數座樞紐重鎮被入侵而來的庫吉特人盡數奪取,芮爾典王國本就窘困的財政狀況也變得愈發艱難。此前這片區域為薩蘭德人勢力控制時,錯雜的邊境地帶雖然偶爾會爆發衝突,但由於蘇丹之位頻繁更迭,一盤散沙的薩蘭德諸侯並無太多進取之心,再加上馬勒格領主格爾德家族的存在,東斯瓦迪亞能夠就近獲得經其領地中轉而來的價格相對低廉的鹽,所以大部分時間草原商路沿線都是一片繁榮景象。
可隨着芮爾典已故的伊斯特瑞奇國王當年於「草原征伐」時在種種思量下,選擇了以鄰為壑的策略來應對兵鋒正盛的庫吉特人之後,原本商旅絡繹不絕的邊境地帶如今變成了大片的無人荒野,加之傑拉克可汗對待抵抗手腕強硬的「屠城」行徑,沒有取得許可的商人難以深入草原,直到塞加登上汗位後才漸漸開禁。作為一個出生在和平年代的現代人,屠城二字背後的那番殘酷暴虐場景令人難以想像,可殺戮從來都是有理由或有藉口的,因為從入侵的庫吉特人君主的視角去看,這卻是不得不為。
除了圖爾加—迪斯它地區出產的鹽,橫貫草原並溝通東方的陸地商路引發了繁榮的貿易活動,因為在草原南、北兩端,安提托羅斯山脈東段以南是黃沙漫漫的阿普阿哈爾沙漠,龐圖斯山脈以北則是白雪皚皚的維吉亞高地,再加上南北走向的艾斯博格山脈的隔絕,唯有通過卡拉迪亞東南的羚羊峽谷才能穿越疊嶂層巒的山區前往伊瑞利亞高原乃至更遠的東方。
有言道物以稀為貴,交通落後和運輸成本高昂使得東方來的絲綢、瓷器和香料利潤驚人,大量的投機者如聞見血腥味的鯊魚般蜂擁而至,城鎮也就因此圍繞着集市形成。其實這些東西在卡拉迪亞並非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更不是普通人能夠負擔的消費,可這些物件就像這時代的宗教一樣。投機者將先聖言行總結並流傳,並以此為約定俗成對主流意識形態施加影響甚至逐漸改造並掌控,而同樣的這些奢侈品便是上層社會用作標榜己身的門面,說白了就是秀優越,正所謂佛靠金裝人靠衣裝,貴族通過這種方式無非是傳達給平民一個信息:我們不一樣。
在人類對自身認識有限的封建時代,拜金主義更是盛行,因貿易活躍形成的商業城鎮,那就更不用說了。人有錢了自然渴望社會地位的提升,模仿上流社會再常見不過了,況且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個時代的「城裏人」是純粹的有產業者,趕集的農民、賣力的僱工則是天亮進城天黑出城。富人和窮人對於成本與安全的考慮恰好相反,典型的位置決定想法,城牆在和平時的確是安全的保障,但在戰爭來臨尤其是戰敗時反而成為牢籠。草原上地勢平緩缺少阻礙,大多數農作物都難以適應強勁的風力和多變的天氣,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多以放牧為生,人人一手精湛的騎術,仿佛天賦技能一般。但是鑑於這個時代糟糕的道路狀況和醫療條件,騎馬有着十分高的「翻車」風險,意外墜馬導致的傷重不治在這時遠比死於流感併發症更常見。
所以話說回來,死在庫吉特人「屠城」行徑之下的大多是既得利益者,這些「城裏人」在自身財產面臨無法規避、轉移的風險時不得不堅決抵抗。當然戰爭帶來的死亡並不是那麼絕對的,遊牧習性的庫吉特軍隊向來是「因糧於敵」,但從其隨後初步定居並建立統治的做法來看,他們顯然也不是真的所到之處雞犬不留,歸根到底還是為了兼併土地和人口,對沒有任何特權的農奴們來說,不過是換一個人身依
第297章 大勢下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