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爾典王國名義上的疆域比起前代的卡拉德帝國雖然有所縮減,但其領土仍就遼闊,雖然不少實力諸侯只是名義上從屬於王室的統治,而未真心敬服,但王室畢竟有着教會支持,誰敢反對其正統定將被群起而攻之。
國王與各實力諸侯的關係類似於聽調不聽宣,但也不確切。這些實力諸侯本人並未前往王宮任職,但其間也有不少往來,只是與王室的關係始終是若即若離,談不上密切。而以王室及其親密諸侯所實際控制的領地來看,也佔據了卡拉迪亞的近半土地,稱國王為皇帝似乎也不是不可以,但主要原因還是出在教會身上。
雖然芮爾典開國之君卡羅勒斯與教會之間關係良好,並由教宗加冕,但卻未被授予意味着卡拉德帝國皇帝的奧古斯都頭銜。時任教宗的班尼迪克一世面對有求於己的卡羅勒斯耍了小小的手段,這意味着其無法自稱皇帝。
一個是認為王權至上的君主,一個是自稱神在世間代言人的教宗,王權與神權孰輕孰重?兩者圍繞世俗權力的衝突不可避免的發生了,持續了整個卡拉德帝國時期的皇帝與教皇之間的對抗傳承至了芮爾典時代。國王和教宗為了主教職位及教堂神職人員的任命權相互競爭,有時同一地區甚至出現雙方各自任命的神職人員的情況。
在這樣的爭執中,立國之初雙方短暫的蜜月期結束,並各自拉攏各地的實力諸侯,南方的羅多克地區便是在這種氛圍下左右逢源,想要恢復古卡拉德的議會傳統,謀求獨立。卡羅勒斯自然不會任其坐大,再加上民間芮爾典人與羅多克人多年以來的各種齟齬,內戰爆發了。羅多克人的軍隊組織散亂且缺少重裝騎兵,無法與芮爾典人來自大平原上的鐵騎抗衡,在被重創後謀求獨立的想法只得暫時偃旗息鼓。雖然芮爾典以強有力的軍事打擊穩固了對羅多克地區的統治,但王國對該地區的鐵血鎮壓促生了2個民族間更多的仇恨,王國對羅多克地區的統治權在卡羅勒斯死後逐漸削弱。
羅多克地區因為地處安提托羅斯山脈西段,境內多為山地,北方的烏克斯河將羅多克地區和西斯瓦迪亞平原阻隔開來,西、南兩邊臨海,唯有東北部維魯加大谷地與外部交通便利。閉塞的交通導致羅多克地區十分荒涼,經濟貧乏,民眾也普遍窮困,但這也造就了羅多克山民強壯的體格和堅忍不拔的特質。在山外的芮爾典人眼中,羅多克人木訥,有時還很固執,這造成了不少誤會,再加上羅多克人的不善言辭,兩者間的誤解越來越多,逐漸積累到了相互敵視的地步。
卡拉德帝國時期,為了徹底掌控因交通不便而法令不行,秩序混亂羅多克地區,帝國在當地建立起了行政系統,隨之還修建了直通帝國首都蘇諾城的帝國大道,並在庫兒瑪興建了一系列軍事堡壘以控制出入山區的咽喉地帶,烏克斯河也因為橋樑的成功搭建變為坦途,通過頻繁的貿易羅多克地區和外界的聯繫大大加強。
山區不大適宜農耕,羅多克人的收入主要來自牧羊和狹小山間谷地產出的有限糧食。通過帝國大道,貿易活動引入了葡萄、橄欖等作物與和山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隨之而來的還有基督教。秩序的穩定使得民眾安居樂業,這一時期是羅多克人的黃金時代。
而後,卡拉德帝國滅亡,羅多克內部因為經濟文化的差異,分裂成了不同區域。南、北部邊緣同化程度較低的山區,與外界近乎隔絕的加米奇和格蘭梅爾盆地。因賽爾弗河通過貿易興盛起來的傑爾喀拉地區,中部佔據了羅多克最富庶地帶的維魯加大谷地,北部因為帝國大道發展起來的庫兒瑪周邊地區。這些地區的小諸侯之間為了擴張勢力相互征伐,但好在混亂的時間並沒持續多久。在芮爾典王國建立後,面對威脅分裂的羅多克地區重新聯合,倉促組成的聯盟在觀望了一段時間後,主動歸於獲得教會支持的芮爾典治下,而作為交換羅多克聯盟各諸侯獲得了城鎮自治的權力。羅多克的領主們每年只需向國王繳納協議所規定數額的稅金,由於協議國王無法任命官員進行監察,羅多克貴族們在所繳納稅金的數額上肯定是佔了便宜的,這正是羅多克貴族們用來抵禦國王將勢力侵蝕進他們地盤的手段。
由於之後國王與教宗之間的權力鬥爭,王室在羅多克地區本就不多的影響力更是衰落,羅多克各地方諸侯趁機擴張實力,建立了大批城鎮,並在維魯加的拉塞納家族和傑爾喀拉的拜爾家
第二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