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拉德征服之前,卡拉迪亞大陸上的原住民芮爾典人仍為氏族組織,生產力非常低下。他們雖然生活在斯瓦迪亞平原一帶,但卻過着遷徙的生活,日常生產中以畜牧和打獵為主,農業則是水平低下的刀耕火種的方式,占的比重不多。
直到卡拉德帝國建立,或遷徙,或降服,或頑抗的芮爾典人因為地域的分割,大致上分為北方人、斯瓦迪亞人和羅多克人這三個大族群。雖然受到卡拉德人的影響,但芮爾典人仍保持着大家庭公社制度,只是在土地的分配上已經不再平均,而且氏族中出現了等級之分,隨之出現的還有私有制。
及至愷撒王朝中期,卡拉德帝國國勢最為鼎盛的時期,連接卡拉迪亞東西南北的馳道網已經逐漸完善,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古代交通運輸網。而因為在交流上的加深,三個芮爾典人族群都已停止流動,開始定居並形成村落,生產力有所提高,與卡拉德人之間的商業往來十分活躍。但此時芮爾典人在軍事制度上仍保持着古老的傳統,氏族首領主持日常事務,發生戰爭時則選出類似於戰酋的軍事首領,這一職位由氏族中的長老議事會選出候選人,然後再由所有氏族成員投票選舉。
雖然軍事首領既非終身制,也不能世襲,而且在做出重大決策時還要徵求長老會和民眾的意見,但在作戰時卻有着臨機決斷之權,對戰利品的也佔有着較多的分配。這一切使得氏族內部的貧富逐漸分化,長老、戰酋因為分配的財富份額較多,逐漸成為權貴,而普通民眾則逐漸失去參與政治的權力。
進入封建社會後,封建等級制度的完善,使得以土地為中心層層分封,封君封臣之間形成嚴格的契約關係。而在貴族領地世襲的過程中,為了保證貴族的特權地位和對政治的壟斷,避免因繼承問題引發的血腥紛爭,同時也是維護貴族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使貴族的政治特權、爵位、財產不因後代的分割而削弱,早在原始氏族時期就開始出現的宗法制,也日益完備了起來。
而繼承制度也從最早的分封繼承制,逐漸發展為長子繼承制,不過這並非是絕對的。在時至今日的芮爾典王國中,還保持着部分氏族傳統的羅多克地區,有些家族也會通過內部選舉的方式來選出家族首領,年長者繼承制和幼子繼承制雖然少見,但也有存在。不過上至貴族下至普通的自耕農,接受最為廣泛的還是長子繼承制。從分封繼承制到長子繼承制,歷代的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通過對宗法制度的改造,逐漸建立了由政權、族權和神權組成的封建宗法制。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在一個家庭中,長子的地位和受重視程度遠遠高於其他兄弟姐妹,因為長子將來是要繼承家業、支撐門戶的。而次子則成為一個尷尬的存在,若是生於王室或大諸侯之家,也許還能撈到一塊領地,否則成年後就只能選擇離家,要麼參軍為別家諸侯效力,以求立下功勳,獲得采邑封賞,然後自立門戶,要麼進入修道院為教會服務。當然也有的次子會選擇留在家族,服從父兄的一切安排,在家中扮演的角色類似於長工一般,同父同母從小一起長大的血緣羈絆畢竟要比外人來得親密。但這樣的次子往往會晚婚甚至終生不婚,以避免對兄長及其子嗣造成威脅,尤其是排行靠前的次子,在家族中屬於上不着天下不埃地的存在,爹不疼娘不愛。至於排行靠後的幼子,則往往因為在年齡上比長子差得太多,對其繼承家業完全構不成威脅,雖與次子在家族中的地位一樣無足輕重,卻反而能受到父母的寵愛,而長子為了消除次子的威脅,往往也會拉攏威脅較小的幼子,一起打壓次子。
雷蘭德作為艾博戴爾家族的次子,在艾泊德勒斯堡的待遇已經算是好的了。羅伯森膝下只有伯蘭德、雷蘭德和安娜這兄妹三人,這個時代從一個孩子長到成年,意外夭折的可能實在太多,所以在艾泊德勒斯堡,雷蘭德一直以來都是充當伯蘭德的「替補」。因為雷蘭德主動離開家的識大體之舉,羅伯森對他這個次子在心裏一直感到歉疚,而在伯蘭德日漸年長後,也更是想要能夠彌補他所做出的犧牲,這在他1204年返家時兩人便有所表示,但他卻拒絕了,他覺得血親之間的感情不應該有這麼多的算計在裏面。
如今,從1198年算起,雷蘭德離開艾泊德勒斯堡已經24年了,在他想來,兄長伯蘭德和米歇爾應該已是子嗣遍地,說不定他的侄子羅
第190章次子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