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混亂之始

    瑞巴奇郡成為主教區的歷史並不長,只比卡洛曼六世的出生早個幾年,那時的國王是他的父親卡爾四世。卡拉迪亞大陸上的基督教有三處聖地,主誕和顯聖之地衛耶哈,教宗座堂聖殿大教堂所在的蘇諾,以及在傳教史上有特殊意義的聖魯茲哥達堡。芮爾典王國自建立伊始,國王與教宗就開始相互較勁,由此開始的教俗之爭便隨着王國的綿延而持續了400多年,直至芮爾典王國滅亡,不過這卻是後話了,暫且不提。

    在整個教俗之爭的過程中,歷代國王與教宗在爭執中最為重視的一點便是主教敘任權。由於黑夜時代以來封建制度的日益完善,受封者作為上級的附庸,受其庇護的同時也承擔相應的義務,簡單來說就是上級貴族給予下級貴族土地和保護,下級貴族向上級貴族宣誓效忠並提供軍隊履行兵役。

    但就拿這次北征來說,因為領土的遼闊,國王卡洛曼六世在1198年5月左右,向臣屬下達徵召命令集結軍隊,到7月底大軍開拔,距離蘇諾近的地區當然能按時集結,距離遠的國王不可能無限制的等下去,所以繳納代役金就成了一個比較合理的應對措施。

    一次,兩次……當這種應急措施執行的次數多了,在芮爾典王國早已成了一條習以為常的法律。不過這並非慣有的稅收,也不可能無限制的徵收,僅僅只是用來抵消封建義務中無法完成的兵役,可想要避免軍旅勞苦的貴族卻大有人在,所以這項名為「盾牌錢」的代役金漸漸成了國王重要的一項收入。


    這項稅收的徵收標準,與領地的大小、富庶程度、所能提供的兵員質量相掛鈎,可一些領主既不想服役,也不想交這個錢。但想要拖延或者矇混過關並不是那麼容易,於是這些投機取巧的領主便與教會在當地的機構勾結,假託獻地之名來達到豁免稅收的目的。該領地在當地教會人員的運作下,升格為主教區,教會在當地的首腦人物則順勢升任主教,也就是說當地的教、俗貴族合起伙來各自蒙蔽上級以各取所需,分別得名得利,而稅收受損的國王與自以為擴大了影響的教宗卻互相掐得你死我活。

    看到這裏,瑞巴奇主教區的來由也就不用再細說了,只是這還沒完。教會其實也如世俗王國一樣,教宗下屬的各個主教就想相當於他的封臣,而主教的座堂之地就等於是各主教的封地,而這些教堂、修道院往往都附屬着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就如同世俗貴族向上級履行兵役等封建義務一樣,教會成員雖然不用向教宗提供軍隊,但卻需要提供教會稅。這個稅收很明白,向教會成員徵收,整個教區內的人都需要繳納,再換言之,所有基督徒都要繳納,說白了,主教區的出現,就是教宗從國王手裏截走了稅源。

    俗話說得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有時為了錢,命都可以不要,又何況教俗之爭並不只是為錢這麼簡單。最開始,神職人員的任命權自然是在教會手裏,不過當世俗貴族漸漸將家中繼承順位靠後的子弟送入當地修道院謀取神職,作為給繼承不到土地和頭銜的子嗣尋個出路的手段後,教會漸漸被世俗貴族所滲透,教宗之位更是常年被幾個家族成員世代擔任高階神職人員的貴族門閥輪流執掌。到這時,諸侯與國王的王權的對抗,被引入到了由來已久的教俗之爭當中,雙方的爭執也是愈演愈烈。

    打個比方,某地的主教職位長期為當地的有力貴族所把控,為了能讓自己選中的人選繼任主教職位,並使得這個任命合法,就要去賄賂教宗,讓教宗同意這一任命,這也算是潛規則了。但因為主教區的增多,國庫的稅收來源減少,為了對抗教會,國王便扶植親信的高階教士去擔任主教,而這些人其實也是到來自倒向國王的當地大貴族門閥,其實就是幾個教區當地的大家族,為爭奪地區主導地位,各自找靠山玩手段。

    蘇諾城作為王都,卻有着王廷(曙光宮)與教廷(聖殿大教堂)兩個權力中心,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這似乎早已註定了兩者之間的爭鬥。芮爾典王國建立之初,時任教宗的班尼迪克一世就企圖借着卡羅勒斯的有求於己,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野心勃勃的卡羅勒斯當然不會為人所控,沒能達到目的的班尼迪克一世便拒絕授予卡羅勒斯象徵卡拉德帝國皇帝的奧古斯都頭銜,雙方等於是撕破了麵皮,雖然沒有明面上宣稱敵對,但也是就此面和心不合。之後班尼迪克一世更是通過教會在羅多克地



第158章混亂之始  
虎頭蛇尾推薦:  洪荒:吾為第三隻金烏,穩健不出凌霄帝俊  洪荒:吾為第三隻金烏,穩健不出  凌霄小說主角  
隨機推薦:  神級修煉系統  龍皇武神  武道大帝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掛了99次之後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卡拉迪亞冒險日誌"
360搜"卡拉迪亞冒險日誌"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