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城又叫藏底城,它位於橫山大峽谷的東北出口處,居高臨下,扼斷了古原道東北出口,在它北面,是無定河和明堂川的交匯處,滾滾河水從北城外穿過,卻從二十餘里外的另一個出口流入了橫山,而另一條小河葫蘆水則穿城而過,流入峽谷中。
銀川城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宋夏兩國為爭奪銀川城發生了大大小小數十次戰鬥,銀川城也幾易其手,目前是被西夏軍控制,它是西夏軍抵禦宋軍北征的橋頭堡。
自從宋軍去年開始大規模戰備後,西夏軍也不示弱,開始對銀川城進行大規模修葺,加高加固城牆,安裝大型投石器。
銀川城並非將峽谷口堵死,它實際是位於峽谷口一里外,這也是為了防止敵軍從懸崖上居高臨下攻擊,雖然沒有堵住谷口,但它依舊扼住了大軍北上的必經之道,即使軍隊可以從兩側翻越低緩的山嶺過去,但輜重大軍卻必須穿城而過。
西夏在銀川城內部署了兩萬軍隊,使這座城池成為宋軍北征的第一塊絆腳石。
宋軍在峽谷口修築了大營,峽谷口寬達三里,地勢平坦,宋軍的大營便呈板式結構,用巨木和泥土夯實而成,雖然沒有城牆那樣寬達堅固,但也足以抵禦偷襲者,加上有小河流入谷中,水源充足,後勤糧草保障有力,可以從容和西夏軍對峙攻城。
唯一的破綻就是虎嘯峽的大壩,一旦大壩垮塌,山谷內長達數十里的輜重隊伍將會損失殆盡,同時造成人員的巨大傷亡,种師道也充分認識到大壩的重要性,不僅派重兵把守,同時在一里外又重新修築一座大壩,即使西夏軍奪走大壩,洪水也能被及時攔截住,不至於造成重大損失。
軍營已經修築了五天,基本上修葺完成,但宋軍卻始終按兵不動,沒有發動對銀川城的進攻,連試探性的進攻也沒有。
夜幕初降,种師道在數十名的將領的陪同下來到銀川城外巡視,他凝視城池良久,回頭問李延慶道:「李參軍覺得銀川城如何能拿下?」
李延慶微微笑道:「昨天大帥也說,圍繞銀川城的大戰百年來打了二十餘次,城池幾度易手,相信各種謀略和手段都已用盡,宋夏兩軍彼此都已很熟悉,以延慶度之,可出奇兵破城!」
「李參軍所說的奇兵是指什麼?」
「現在我只是有一個念頭,尚不完善,不如大帥請其他大將說說己見。」
种師道深深看了他一眼,又問副將姚平仲,「平仲不妨說一說!」
姚平仲沉吟一下道:「我們曾三次奪取銀川城,最後是大軍南撤才不得不放棄,三次奪取銀川城,其中兩次是強攻,另外一次是用計騙敵軍出城,計騙之策估計是行不通了,依卑職所見,唯有強攻一途。」
其餘大將紛紛應和,都認為只有強攻一途,种師道點了點頭,「各位都有經驗,說得也不錯,銀川城備戰以久,要想拿下銀川城也並非易事,關鍵還是要知己知彼,我今天之所以先問李參軍,是因為情報司從各個渠道匯總了很多關於銀川城的重要情報,我知道出守銀川城的主將是西夏名將李良輔,知道銀川城的總兵力是兩萬人,知道他們的糧食存儲足以應對半年,這是情報司的功勞。」
主帥毫不吝嗇的誇讚使李延慶有點難為情,他連忙謙虛道:「眾人各司其職,這是情報司份內之事,大帥過獎了!」
「雖然是份內之事,但情報確實很重要,大家對李良輔此人有什麼印象?」
眾人沒有答話,种師道緩緩道:「此人是西夏宗室,四年前,劉經略率五萬大軍殺到靈州,當時守靈州主將正是李良輔,宋軍圍攻半月不下,宋軍疲憊而退,西夏晉王察哥率一萬騎兵夜襲大營,打宋軍一個措手不及,那一夜五萬宋軍全軍覆滅,最後只有八百人突圍逃出,這也是劉經略最慘痛的一次失敗。」
种師道這裏所說的劉經略是指熙河經略使劉法,他在西北軍的名氣甚至在种師道之上,可惜四年前的慘敗使他被朝廷問責,加上本身年事已高,已經很難再有翻身的機會了,這次宋軍伐夏,主帥雖然是太尉童貫,但西線軍的主將正是劉法。
种師道看了一眼眾人,又繼續道:「李良輔是典型的防守型將領,善於守而不善於攻,他最大的特點運用各種重型防禦武器,善於用火油,我估計
第三百四十章 夜火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