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咚!』
西夏軍雄渾的戰鼓聲在石州城北面寬廣的曠野里迴蕩,石州城北面十里外便是無定河,無定河上早已修建了十幾座浮橋,在浮橋的南面和北面各分佈着十萬大軍,黑壓壓的軍隊無邊無際,延綿十餘里,在遠方還有數萬人的後勤大軍。
這時,在數千隻金鼓同時擊響的震天鼓聲中,一支萬人的騎兵方陣簇擁着身着金盔金甲西夏皇帝李乾順緩緩出現了,在陽光下金光閃閃,格外刺目。
無定河兩岸的西夏軍士兵頓時爆發出一片歡呼聲,『皇帝陛下萬歲!』
震天動地的歡呼聲令石州城頭的宋軍也為之色變,但城頭宋軍並沒有畏懼,他們也有足夠的軍隊,光守城的河東主力就有五萬餘人,另外還有十萬廂軍,城內一共有十五萬人和西夏軍抗衡,糧食和物資十分充足,足以供軍隊耗用一年。
經驗豐富的种師道考慮得十分周全,為防止西夏軍繞道進攻河東道,他將十萬河東軍一分為二,令兄弟种師中率五萬河東軍鎮守宋夏邊境上的各個險關要隘,他自己則率五萬精銳死守石州城。
种師道已知西線宋軍大敗,這次西夏戰役敗局已定,但為了防止西夏軍隊反撲宋朝,他必須在石州拖住西夏軍的主力,給朝廷贏得重新部署軍隊的時間。
李延慶站在城頭上注視着無邊無際的西夏大軍,目光肅然,稜角分明的臉龐顯得格外堅毅,种師道給了他足夠的信任,令他率一萬軍隊負責防禦東城牆。
這是李延慶繼率一萬軍隊伏擊左廂神勇軍司的西夏軍後,第二次統帥萬人以上的軍隊。
他的副將正是同樣年輕的小將劉錡,這是种師道最器重的一對年輕將領,雖然兩人都能獨當一面,但他依舊堅持朝廷文官為正,武將為副的原則來配對他們。
种師道盡全力來培養他們,就是希望他們能儘快成長起來,打破資歷的桎梏,使他們能在二十餘歲時便擔負起拱衛西北的重責。
這也是种師道的無奈選擇,西北軍的統帥人才出現了斷層,比如他、种師中、劉法以及新調來的宗澤都已年過花甲,而三四十歲這個階段卻沒有能擔當重任的人才。
姚仲平雖然是他的接班人,但表現一直很平庸,他的升遷更多是考家族背景而不是本人的能力,而曲克、楊可世等人雖然勇武,卻缺乏擔當大局的魄力和能力,令种師道十分失望。
李延慶、劉錡、楊再興、王貴等年輕人表現優異,他最終決定利用自己的最後幾年培養跨代接班人,即使朝廷因為資歷等等原因不用他們,但在國家危難之時,也有年輕大才能挺身而出,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
這時,王貴奔跑上了對李延慶道:「啟稟指揮使,所有投石機和火砲都已檢查完畢,沒有破損!」
長達八里的東城牆上除了一萬士兵外,還有一萬輔助廂軍,他們負責兩百多台守城武器的操作,李延慶把指揮兩百多台守城武器以及一萬廂軍的重任交給了王貴和楊再興,結果王貴緊張得一夜沒有睡着覺。
雖然李延慶是東城牆主將,但為了便於靈活指揮,他便和劉錡分工,將東城牆又細分為南北兩段,李延慶負責全局以北段的指揮,劉錡負責南段的指揮。
王貴和楊再興也分工,王貴跟隨李延慶負責北段的守城武器以及五千廂軍,楊再興負責南段的守城武器以及五千廂軍。
這十天時間,李延慶和王貴又製作了五十枚震天雷,使他們手中擁有的震天雷數量達到六十二枚。
李延慶點了點頭,「除了我的命令外,也要注意看主帥令旗來操作守城武器,有膽敢懈怠不力者,立斬!」
「遵令!」
王貴回頭看了看城內,六丈高的觀戰台就矗立在城中,主帥种師道就站在觀戰台指揮全局戰鬥。
而北城牆由老將宗澤指揮,南城牆由姚仲平指揮,西城牆由大將楊可世指揮,另外還有一萬後備軍,由大將張藐指揮。
种師道之前已經犒賞三軍,並做了戰前動員,石州城內的十五萬將士士氣高昂,個個摩拳擦掌,等待着和敵軍決戰。
這次進攻石州城,李乾順唯恐李察哥輕敵,便毅然投入了二十萬攻城兵力,以及數百架重型攻城武器,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