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內,趙佶眯着眼睛聽完了高俅的匯報,京兆軍希望把涇川銀礦劃給軍隊作為養軍資產,趙佶倒也並沒有勃然大怒,之前高深向他匯報過,京兆駐軍效仿燕山府,將五千鄉兵轉為長訓鄉兵,實際上就是變成增兵,補充宋夏邊境的兵力不足。
趙佶並不愚蠢,他雖然和西夏達成了邊境裁軍協議,但西夏都城興慶府距離邊境不過一天的騎兵路程,隨時可以殺到邊境,而大宋都城距離邊境至少五天路程,等禁軍趕到陝西路,黃花菜都涼了,這一點趙佶心知肚明,所以在京兆府和太原府保持駐軍,就極為關鍵了,這也是趙佶默許京兆府以變通的方式增加五千長訓鄉兵的原因。
不過把涇川銀礦劃給京兆軍則是另外一回事,這可比准許京兆軍鑄錢還要有油水。
「太尉,養五千軍隊需要多少錢?」趙佶隨口問道。
「回稟陛下,按照殿前禁軍的標準,每月光俸祿就需要八萬貫,如果按照邊疆禁軍,則稍微少一點,五萬貫左右,加上伙食以及雜費開支也要一萬多貫錢,至少需要六萬貫錢吧!」
趙佶眉頭一皺,「要這麼多?」
「陛下,大宋每年軍費開支都是朝廷最大的財政的負擔,微臣從前不太理解,入相後才知道當家柴米不容易啊!」
「你這混球,意思就是說朕不懂當家之難嗎?」
高俅嚇得連忙解釋,「陛下高瞻遠矚,眼界當然不像微臣這樣低」
「好了,你是什麼水平朕很清楚,你那點小心思朕也明白,不用在朕面前解釋那麼多!」
「陛下是火眼金睛,微臣哪裏瞞得過陛下。」
趙佶微微一笑,他知道高俅年輕時不學無術,不過卻對自己忠心耿耿,把他放進知政堂,也算是自己的一根眼線。
「既然一個月要五六萬貫錢,那這半年李延慶是怎麼解決軍費問題,是靠寶妍齋的錢嗎?」
高俅哪裏敢說靠寶妍齋,那不就變成李延慶的私軍了嗎?那可是會觸犯天子逆鱗的。
「據微臣了解,這半年是靠剿滅黑党項的戰利品,陛下不是賞給他們了嗎?」
「戰利品有這麼多?」
「差不多吧!有十餘萬貫錢,還有二十萬張羊皮,按照市價可值二三十萬貫,之前應該就是靠這筆錢維持,現在有點維持不下去了,所以才向朝廷求援。」
趙佶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參茶,沉思片刻道:「那你的意見呢?」
高俅可不是傳話筒,他是樞密院的首腦,也是知政堂的相國,主管天下軍務,在銀礦之事上,他有絕對的權威,當然只是建議權,決策權還是在天子手中,這件事之所以沒有通過知政堂,也是因為涇川銀礦屬於軍方資產,知政堂無權插手。
否則就算趙佶點頭答應,知政堂可以駁回,大宋相國可是有權拒絕執行天子無理的決定。
高俅知道官家會問自己的意見,他沉吟一下道:「西夏投降了金國,微臣很擔心宋夏邊境,微臣認為有必要在某種程度上增兵,之前微臣在知政堂提及此事,蔡相公和王相公都一致反對,認為增兵違反了宋夏間的裁軍協議,正好樞密院收到了李延慶的奏請,微臣認為,增加長駐鄉兵或許是一個比較好的增兵變通辦法。」
趙佶沉思片刻道:「如果正常撥付軍費呢?」
「就怕朝廷那邊通不過,而且西夏也會抗議。」
趙佶沒有吭聲,他知道走朝廷撥付錢糧就意味着增兵,一年七八十萬貫支出,對財政日益拮据的朝廷也是一個沉重負擔,之前他們討論過給燕山府增加新兵額度,就遭到了蔡京的強烈抵制,最後王黼提出准許郭藥師鑄錢這個辦法才解決了兩萬新軍的軍費問題。
趙佶心中已經同意了高俅的提議,不過他心中還有兩個想法需要落實,反覆考慮後,趙佶緩緩道:「朕原則上同意李延慶的請求,可以把涇川銀礦轉給京兆軍,不過朕有兩個要求,第一,京兆軍可以再募一萬五千鄉兵,使長訓鄉兵數量達到兩萬人,太尉明白朕的意思嗎?」
高俅連忙道:「陛下英明,這樣陝西路的總兵力就達六萬人,不怕西夏突然發難。」
「不過李延慶太年輕了一點,讓他獨自掌京兆四萬軍,朕有點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