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對皇太后安慰許久,待見其情緒的確是穩定下來,沈哲子才離開了建平園。至於興男公主則留了下來,要陪一陪陡聞噩耗的母后。
離開建平園後,沈哲子徑直去了虞潭家裏稍作溝通,希望虞潭能夠加強一下建平園的防衛。原本他是打算將沈牧安排在石頭城,不過眼下有此變數,索性便讓沈牧先負責建平園的守衛。
都中宿衛雖然還沒有完全滿編,但也有將近兩萬之數,這種中層將領的任用,本也不是什麼大事。不過因為關係到建平園那裏皇太后和皇帝的緣故,沈哲子也有必要知會虞潭一聲。
虞潭對此倒也沒有什麼特別反應,建平園雖然不大,但卻最起碼有三四股政治力量負責守衛,眼下再加上沈家,也是尋常之事。雖然這樣的安排難免會調度失宜,但畢竟將皇帝放在哪一家完全掌控下,旁人都不會踏實。
好在眼下也不是什麼多事之秋,這種安排雖然有些不妥,但有了彼此的制約監督,倒也不會有什麼紕漏發生。
除了這件事以外,沈哲子又提了一下皇帝選後的事情,這件事註定是與南人沒有多大關聯了。早年興男公主嫁於吳人門戶,已經頗有爭議。如果今次皇帝選後這種大事,還有南人參與其中的話,整個僑人群體都要炸鍋。
政治前景與雄厚的鄉土資本結合起來會爆發出怎樣強大的力量,沈家已經給了時人一個深刻全面的展示。類似這樣的門戶,時局中有此一家已經讓人憂心忡忡,絕不可能容許再有第二家出現!
虞潭本來對這件事並不怎麼上心,可是聽到庾冰居然向皇太后推薦諸葛氏,眉頭也是忍不住皺了起來:「此議若成,那是專幸一地門戶,實在不美,悖於先帝所教。」
如今諸葛恢距離三公僅是一步之遙,無論能力還是人望、履歷,都有過人之處。一旦成為國丈,即刻就會獲得能與王導並駕齊驅的時局地位,類似虞潭這種吳中元老,在其面前都要矮上一頭。
虞潭就算不考慮位份高低,也不得不深思諸葛恢這種正當壯年之人早居高位後,會對吳鄉之人的政治發展空間造成怎樣的擠壓。
沈哲子告訴虞潭這些,也是希望能夠有所準備和應對。假使諸葛氏真有此念,不可能只依靠庾冰發力,肯定還有別的佈置。吳人雖然不能直接參與競爭,但可以集中力量去扶植旁人。
因而他便說道:「皇帝陛下日漸長大,坤位也實在不宜久懸。早先皇太后門內閒敘,晚輩有薦江夏公並當陽侯之家。」
聽到沈哲子這麼說,虞潭也不得不感慨與帝宗結親的好處。這樣的事情,哪怕自己也算台輔重臣,但在皇太后面前仍然沒有什麼話語權。
略作沉吟後,虞潭便說道:「我對北人宗門所知尚不及維周翔實,不過偶有聽聞當陽侯門戶似是人嗣不旺。江夏公之家本是舊眷門戶,門風清高,嘉譽隆厚,倒可稱得上是良選。」
聽到虞潭的表態,沈哲子便不免一嘆,他並不阻撓杜氏,但杜氏人丁稀薄卻是一個先天的缺陷,不被視作良選。不過,他倒也不覺得這對杜赫而言是什麼遺憾,江北滿地功勳,但凡有志敢當之人,俯拾皆是,倒也不必要仰於幸進。
當然沈哲子這麼想也不是站着說話不腰疼,他家南人門戶,不同於杜氏關中舊姓,假使沒有這一層關係,本身便受歧視排擠,不足進望更多,除非像歷史上他老弟沈勁一樣戰死北地,否則便是腹背受敵。
傍晚時分,沈哲子才回了家,公主雖然沒有回府,但家裏倒也並不冷清。沈牧的家眷被安排在了府上,幾個堂兄弟也都住在公主府上。沈家在都中家業大部分都已經被拆遷重建,聚集在一起,有什麼事情倒也好集中商議。
沈哲子回到家的時候,沈牧、庾曼之等人正在射堂里比試箭術。仕途上困頓良久,得益於丈人發聲,家裏人也終於鬆口,願意安排更顯重的職位,因而沈牧這幾日也算是春風得意,極為活躍。只是礙於家眷都已經在都中,倒也不敢故態復萌。
眼見一群年輕人較量的熱鬧,沈哲子一時也有技癢,便讓人取來自己慣用之弓,一同下場。
時下雖然玄風日熾,六藝荒馳,但除了極個別完全崇尚玄虛的人家之外,一般的世家子弟大凡有條件,也都不乏練習弓馬技藝,並不是完
0545 試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