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廷議,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事可決。倒也不是台輔們甘於無所事事,問題是真正的大事現在根本不敢深談,誰若開了一個話頭言及淮南事務,那麼接下來也不必再做別的了,各方就圍繞這個問題爭執不休,互不相讓。
這一類的爭執,既傷和氣,又廢精力,關鍵還是根本爭不出個所以然。所以在經過幾番較量之後,台臣們也真是各自怯於再提及這個話題。他們也是要臉的,像個潑婦一樣喋喋不休卻又全無收穫,事後也是不乏自省自慚。
可是如果不談淮南之事,余者諸多零碎小事,各司曹掾屬就能自己處理,也根本不需要台輔們再去商討。
當然除了淮上事務以外,台內也不是沒有別的事情可做。比如同樣正在與羯胡外寇交戰的荊州,不過荊州戰區距離淮南更加遙遠,而且如今淮南之強敵已經敗退,羯國又是大亂將啟,台內即便是有什麼詔令決定,傳到荊州後形勢必然已經發生大變,也都無甚意義了。
不過今日朝會廷議還是有一些波瀾,皇太后雖然臨朝聽政,但也不是每一次都參加。不過大凡只要皇太后出現在朝堂上,群臣也都是加倍的小心,就算有什麼事情要討論,只要不是迫在眉睫,寧可押後。除了對皇太后的尊重以外,也在於皇太后身份尊崇,本身就是一個不可控的頗大變數。
群臣雖然無話可說,但皇太后臨朝卻不只是枯坐而已,接連發表幾篇措辭比較嚴厲的訓令。至於內容,雖與政事無甚牽涉,但也讓人不能淡然視之。因為訓令中皇太后甚至直指在朝不乏人家帷門修養不符家聲,多有敗德劣跡。
這一番訓令,讓朝堂群臣俱都有些不能淡然,下意識擔心莫非自家又有宗親子弟浪行劣態傳至苑中,因而引發皇太后的不滿?
此一類的無名肝火,皇太后不是沒有發過。早前沈維周建事江北,皇太后便在朝中訓斥各家名門子弟德、名不配,長於消遣,拙於國務。以至於都中各家很長時間內都肅正家風,不敢再將子弟放出招搖過市。
這一次,不知又是誰家惹惱了皇太后。所以在散朝之後,群臣一面派人回家詢問自家子弟可有浪行劣態鬧得太過不堪,一面在台內尋人打聽內情。
可是包括幾名台輔在內,對此都有些不明所以。就算有人心內隱有猜測,一者不能確定,二者也不敢自承。一時間,整個台內居然都打聽不出皇太后因何動怒。
不過這疑難倒也並未困擾眾人太久,首先是少府殿中監和光祿謁者令收到苑中內詔,原本定於冬至前後幾次王命貴婦叩請集會的統統停止,本來一些已經籌備用於賞賜、贈送的禮具也都統統收入庫中。接着,掌管皇太后宮事的長信宮監也直接換了人。
如果這些還不能讓人猜度到內情的話,那麼接下來的事情便真的能夠讓人浮想聯翩了:以新進服闋歸都的故中書子庾彬與黃門侍郎謝尚共為苑使,護送丹陽長公主過江前往淮南!
這一消息一俟流出,瞬間便將台城內氣氛引爆起來!
本來丹陽長公主過不過江都是小事,就算是人家夫妻難耐思苦想要團聚,也輪不到台臣們來操心這種事情。可問題是,在眼下這樣一個時機,皇太后突然如此鄭重其事將女兒送過江去讓人夫妻團聚,這實在是讓人有些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
要知道如今整個台城局勢,都因為淮南扣留捷報遲遲不奏而停滯於當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應該怎麼樣儘快讓淮南將奏書送入都中,然後接下來許多事務才好步上正軌。而不是考慮沈維周戎邊辛苦,送其家眷入鎮團聚!
皇太后突然來這一手,實在是讓台輔們有些措手不及。原本他們還希望能夠通過皇太后對淮南施加些許壓力,好讓沈維周做出讓步。可是現在倒好,皇太后乾脆直接將人家家眷都送過去了,這簡直就是對沈維周無視台城那種劣行的聲援,對於台輔們簡直就是頂心戳肺的打擊!
而更關鍵的問題則是,這種事台輔們就算想阻止都阻止不了,根本沒有理由!
隨着各種消息的匯集整理,皇太后這麼做的原因也漸漸清晰起來。可是明白了原委之後,更加讓人感覺哭笑不得,僅僅只是因為一群婦人搬弄是非,結果就讓皇太后這樣一個可以有利壓迫淮南的王牌徹底排不上用場!
「凡自負
0798 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