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南面郊野中,有一群人正向東面而行。這一眾人約莫百數,小的十四五,大的也不過二十出頭,看起來有些怪異。
這一群人年齡雖然不大,但卻各攜弓刀,一個個望去不乏英氣,令人不敢輕侮,野中縱有盜匪、流人出沒,遠遠觀望片刻之後,也都識趣離開,不敢靠近。
一眾人逐水而行,速度並不算慢。途中偶爾有人疲累落後,便會遭到來自同伴們的嘲笑,咬牙悶聲追趕上去。
隊伍中有一個體格魁梧的弱冠年輕人,似乎是這一行人的首領,其人腰胯長弓,背上滿滿兩壺箭支,手裏還提着一柄長槍,一邊行走着,一邊回首大聲道:「速行,速行!我們此行可是為了投效行台,追從王師建功樹業,目下王師蹤跡還未望見,只是趕路又算是什麼辛苦!」
周遭年輕人們聽到這話,一個個振臂怪叫打氣,速度又加快幾分。只是再行了一個多時辰,就連那個為眾人打氣的年輕人都已經累得氣喘吁吁,一眾人才終於在一處樹林邊緣停下來稍作歇息。
「七郎,咱們今次離鄉東投,是不是稍顯輕率了些?我可是聽說,西進的這些王師對咱們關中子弟非是善態……」
林中歇息時,一個看上去頗有幾分老成的年輕人湊過來,望着那個首領,不乏忐忑道。
那個作為首領的年輕人聞言後,便將眼睛一瞪,不悅道:「阿兄你這是說的什麼話?咱們動身時便已經約好,要憑此一弓一刀並一身投效建功,不作懶散鄉野的守戶豚犬!」
「我、我也不是膽怯,可是家中親長都言,這些王師實在、實在……」
「這一點,我早前不是說的很清楚,咱們關中,久承胡亂,王化不通已是年久,王師西進,難免相疑。庭門父子兄弟,日常若乏教誨溝通,尚且難免疏遠,不能相知,何況我關中久來自以邦外生民自居。王業興復,千載功業,正需廣引忠勇助力,就連胡虜之主都明白這個道理,咱們鄉勇赤誠來投,王師又豈會將我等拒納不受!」
聽到這話,周遭年輕人們精神復又變得振奮起來,另有一個紅臉少年揮舞着拳頭大聲道:「王業復興,海內共望,咱們關中華族豈能只作旁觀!往年還可託辭王業遠寄江南,投效難行,可如今王師業已行入三輔,義勇殺賊、壯復鄉土,怎能缺我關中健兒!」
「壯力養成,幸逢雄變,此身正該托於英明偉略之主,才可不負平生!」
年輕人們一個個叫嚷不休,很快疲累感便蕩然無存,繼而又暢想來日投身王師麾下將要創建怎樣的功業。
這一群年輕人,多為京兆各家鄉宗年輕子弟,比如領頭這一個名為韋軌,京兆韋氏族人,紅臉少年則為扶風魯氏魯敬宗。不同於家門長輩們對王師西進的警惕與觀望,他們對此卻是期待已久,希望王師的到來能夠一掃鄉土諸多舊困,也能讓他們得以一逞才力。
不過很顯然,他們這一番熾熱心跡得不到宗族親長的認可,因此一群同懷壯志的年輕人們索性糾集起來,慨然離鄉投奔王師。
「家門長老久歷禍亂,抱此陋土妄求周全,他們怯於爭勇、道是可憑此獨善,可過往多年,關中天府竟成廢墟!忍辱偷生,即便得全一時,也只是人世笑柄。同為少勇壯力,天中王師眾將已是名重天下,咱們關中子弟竟無一人可稱英雄!匹夫不可奪志,今次一行,建樹與否尚在其次,志在自陳於王師帳下,使人知我關中仍有忠勇可夸!」
那個年輕人韋軌又振臂高呼,周遭年輕人們俱都紛紛響應,而後一行人繼續上路東行。
其實他們今次東行投軍,也的確是輕率孟浪,一者根本不知王師目下已經軍行至何方,二者也根本沒有一個完整的規劃,僅僅憑着一腔熱情便倉促上路,甚至根本就沒有多少人有着長途遠行的經驗。
所以到了傍晚時分,一眾人便不免傻了眼,他們連基本的飲食、營宿之物都沒有準備。也幸在目下時入仲夏,即便野中露宿也不算辛苦,再加上一些人攜帶了一些吃食,加上郊野狩獵,總算湊合着過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一眾人早已經不再向昨日那麼精神飽滿,倒不是說打消了投軍建功的志向,只是都意識到此行遠不像他們想像中那麼簡單。他們還不知東行幾日才能迎見王師,就連吃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