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濤在蒲坂的動作,自然瞞不過一水之隔的潼關。在河東軍府將士還未堪足用的情況下,潼關守軍本也是此境最重要的武裝護衛力量。
「薛濤終於忍不住要向鄉徒下手肅清了,不再強求合流同好,倒也不算是太蠢。」
當消息傳到潼關的時候,謝奕便忍不住笑起來。房間中還有其他一些潼關的守將,當河東收到調令後,潼關便也收到了調防的通知,這幾日謝奕等人都在忙着集結軍士,為正式接手潼關而做準備。
另一側的李炳聞言後便也笑道:「鄉流同志,若只是據保鄉土,自然是眾志成城。但今次遣用於外,鄉情逾於軍法,必然不會樂觀。他臨事才肯抽刀,還是稍欠幾分果敢啊!」
言及薛濤的時候,他們言辭中倒也沒有多少鮮明的感情色彩,只是就事論事的態度。至於以往明里暗裏所流露出對薛濤及其家勢的暗妒,這會兒卻是沒有。
實話實說,隨着王師收復河東,薛家借勢於行台得以家勢旺盛,的確會令時流艷羨不已。但若說因此攪動得他們一眾王師干將、行台舊人都憤懣嫉妒、意氣難平,那也實在不至於。
他們可不是世道中求進無門的困頓之眾,追從大將軍用事以來,便始終闊行在一條平坦開闊、前程可望的大道上,一身功業榮辱,早已經與大將軍緊緊綁在了一起,又怎麼會因為道左些許絢麗風光便駐足不前,滿懷戚戚?
更何況,無論是早年的江東、淮南,還是之後的中原各地,他們見多了類似薛家這種暫假借勢、煊赫一時的鄉流門戶,薛家在其中除了聲勢更顯壯大之外,與此前那些鄉流也並沒有本質區別。
他們若能自己判清事實,主動融入行台,恪守行台章法刑令、循功以進,倒也能保證家業的長盛。但若只是滿足於此,志得意滿、不再做更大努力,最終也會被行台碾壓粉碎、消化於無形中。
如果說對薛濤有什麼不滿,還是其人身上仍然存留太多鄉境豪強的氣息,明明已經成了大將軍府下得授督護重職的大將,治軍卻乏善可陳。
軍隊是殺戮的機器,無論是外用征伐、還是內戍防衛,殺戮是其存在的根本意義,也唯有殺戮才能達成各種意圖。如此重器,就需要認真保養,勤做磨礪,或是不可輕動,一動則就要有血光之災!
他們王師大軍,未必就軍紀嚴明、與民秋毫無犯,但最重要的一點,還是需要令行禁止,更不可將過往的豪強私軍種種習性代入到部伍中來。
對於這一點,同樣可以說是豪強出身的李炳深有感觸。李炳是兗州刺史李閎的兒子,李閎早年則是徐州一個實力強大的流民帥,也是早年郗鑒在位時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
李炳作為李閎的兒子,先於河洛之戰中身先士卒創建大功,之後徐州軍接受整編,其父李閎漸漸退於二線軍府督將,原本麾下那些流民兵悍卒部曲們,自然盡歸李炳統率。
私兵部曲並非一無是處,作戰勇猛,無論是忠誠還是士氣都有足夠的保障,一個優秀的將領,身邊就該有這樣的核心部曲存在,如此才能牢牢把握戰機,並將各種精妙的戰術實現出來。
但若過於仗恃私兵,充其量不過是戰線上一員斗將而已。特別王師每每為戰,都有着各種龐大的戰略目標,作戰區域也不限於一時一地。
這種跨境連伍的大會戰,如果軍令不一、旗號不一、各有謀算、各有主張,是根本做不到有效的配合,更無從實現大的戰略收穫。
永嘉之後,世道豪強諸多,不乏煊赫一時之徒,但往往只是局限於一地一隅的豪強,能夠打破地域限制、成為真正縱橫天下的英雄人物,則實在少之又少。
王師隊伍中,其實也沒有什麼驚才絕艷的天縱之才,包括沈大將軍在內,都是一步步穩重紮實的成長起來。前車之鑑,後事之師,閒來無事時,眾將也多討論何以永嘉之後,北方秩序蕩然無存,各地豪強更是接連壯起,但為何最終能夠成事者,唯劉、石二賊而已?
這當中劉氏本身便是匈奴近乎王室的存在,一直擔任五部匈奴的首領,背後有着匈奴強大勢力的支持,還倒罷了。可是石勒,一個曾經一度淪為奴隸、最初作亂時也不過僅僅只是鄉野中流竄的盜匪罷了,根本就沒有自己的勢力和穩定的地盤,卻能
1295 虎將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