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考古學家和當地工人已默契配合了很長時間,立刻就有人拿着特製的容器跳進坑裏,把新鮮出土的貓木乃伊小心地裝進容器里,帶上來給漢斯過目。
第一次見到貓木乃伊的張子安很驚訝,他甚至感覺理查德抓在他肩頭的爪子微微收縮,這表明它也深感驚愕。
跟在他身邊的其他精靈也是如此。
貓木乃伊的身體和四肢都被裹在編織的蓆子一樣的亞麻織物里,只露出腦袋,整體的樣子像是保齡球的球瓶。
僅從露出的腦袋上,很難分辨這是貓,因為面目已模糊不清,連耳朵都少了一隻,說是貓頭倒更像是豬頭,僅能從顏料勾勒出的輪廓勉強能看出一點兒貓的影子。
漢斯早已見怪不怪,揮手示意把木乃伊帶走小心存放。
「很驚訝嗎?第一次見到貓木乃伊的人都是跟你差不多的表情。像這樣的木乃伊,在這片神廟廢墟下面至少埋藏着幾萬個。」漢斯聳肩說道。
據漢斯介紹,貝斯特神廟的地下墓室最初是1888年被一個當地農民發現的,出土了大約19噸的各種木乃伊,堆積成60米長、21米厚的一層,其中貓的木乃伊佔了大部分,足有8萬個,也有貓鼬、狗和狐狸的木乃伊。這個農民把大部分木乃伊都賣了,磨碎了當肥料用,僅有少部分被保存下來並運到大英博物館裏。
漢斯他們工作的這個土坑是另一個規模較小的地下墓室,只發現了零星一些木乃伊——所謂的零星,是相對於8萬和19噸這兩個數字而言。
在古埃及,當家裏的貓死後,主人會儘快把貓屍送到布巴斯提斯,由祭司們做成木乃伊下葬,獻給貝斯特女神。為了讓貓在陰間不至於餓着,陪伴貓木乃伊下葬的往往還有老鼠木乃伊和木質的魚形玩具。
日積月累下來,貝斯特神廟周圍埋葬着不知多少貓木乃伊。
「你以為我是來這裏找壁畫和浮雕的?不,我們找的就是這些木乃伊,也是由於這些木乃伊的存在,才促成了這次三個國家間的合作。」漢斯笑道。
張子安依然不太明白,「這些木乃伊有什麼用?我是說除了文物之外的用途。」
這些木乃伊也許在考古方面具有一定的價值,但是對於衛康和科考隊來說,木乃伊有什麼用呢?畢竟他們尋找的是活貓而不是已經成為乾屍的死貓。
貓木乃伊的製作過程與人類木乃伊的製作過程差不多:先把貓的屍體浸在一種特殊的鹽水裏,溶掉油脂,洗去表皮和毛髮;泡了40天之後,把屍體取出來晾乾;對屍體進行防腐處理,在腹腔內填入香料,在體表塗上樹膠,以免屍體接觸空氣;最後用亞麻布把屍體裹起來。
大腦和內臟早已提前取出來,放進禮葬瓮中永久保存。
正是由於處理過程會把表皮洗掉,所以這些貓木乃伊的樣子才不敢恭維,也正是因為這樣,無法從貓木乃伊的身上判斷埃及貓毛色的演化過程。
所以,貓木乃伊對科考隊有什麼意義呢?
漢斯神秘地一笑,「答案就是——dna。」
張子安似乎明白了一些。
埃及炎熱乾燥的氣候加上古埃及人製作木乃伊的特殊方法,令屍體往往能保存得很完整,甚至在時隔數千年之後,依然能從木乃伊中提取dna。
《自然》雜誌上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古代世界中貓傳播的古遺傳學》,就是科學家們通過200多個貓木乃伊或者遺骸里的dna來研究貓的遷徙過程。
這些木乃伊和遺骸來自來自歐洲、北非、東非和西南非,時間跨度從中石器時代到20世紀。
但是考慮到如此漫長的時間跨度,這個樣本數量其實還是小了些。
真正的科學精神就是合理懷疑,不盲從權威,這是科學能夠日新月異的根基。
漢斯他們就對這篇《古代世界中貓傳播的古遺傳學》的結論心存懷疑,他們認為這篇文章的樣本數量不足以支撐相應的結論。
埃及當地的學者也對這篇文章的結論表示不服,因為這篇文章說家貓最早被馴化是在新月沃土,而不是古埃及。
本着不服就乾的原則,漢斯他們與開羅大學生物系一拍即合,合作進
第1164章 毛色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