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位大臣來到大慶殿的時候,終於發現了那麼一絲不對。孔道輔是禮部尚書,他率先看出了問題。
「今年這長寧節,慶賀的儀制規格怎的與皇帝的乾元節一樣?如此豈不是僭越?」孔道輔有些生氣對身邊極為同僚說道。在他們這些受儒家思想薰陶,注重禮儀的臣子看來,太后這麼做那是有奪位嫌疑的!
其實就算孔道輔這禮部尚書不說,眾人也都看出來了,只是大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可偏偏孔道輔說了出來,眾人自認不能再裝作無視。
「原魯啊,太后今年是六十大壽,宮中為了好看,可能佈置就顯得隆重了些,好在這義制規格卻也並沒有與乾元節一樣,你瞧那香案的擺放不就少了幾樣物事嗎?」丁謂拉住孔道輔安撫道。
眾人一看那香案果然與乾元節的稍有些不同,孔道輔冷眼看着丁謂,這等小細節他一眼就瞅了出來,看來這主意就是丁謂出的!
眼看大典在即,就算現下撤下也來不及更換了,總不能攪了太后的壽辰吧,孔道輔等人只好搖搖頭作罷。
太后壽辰絕對是大宋朝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劉娥還垂簾聽政。許多人挖空心思去準備禮物,務求自己的能與眾不同,從而引起太后關注。可太后是什麼人,她什麼貴重的東西沒見過?所以想要引起太后注意,就得捨得下血本!有的人甚至能賠上一年的俸祿……
但是儘管如此,大多數官員對太后的壽辰還是很期待的,為何?因為每一次太后壽辰都是一次奇珍異寶的品鑑大會,朝廷重臣們會依次獻上自己的禮品,通常執事太監會當場宣讀禮品內容,若是所獻之物果真足夠驚艷,眾人就會紛紛稱讚,所獻之人也會感到面上有光。當然更重要的太后記住了你這個人,明白了你的「孝心」。
群臣獻禮並沒有先後順序,有的人禮品不夠貴重,也不好意思憋到最後,往往早早就獻上完事,有的人覺得自己禮品很是珍貴,等普通的禮品獻得差不多了,才會亮出自己的禮品,以求能鶴立雞群,吸引眼球。
但是這也是有風險的,若是在你之前突然有人進獻了更為珍貴的東西,那你後面再獻可就沒什麼意義了,風頭已經被搶了,還不如早一些拿出來,尚能博一下眼球。所以獻禮也是一門學問,如何把握時機獻上你的禮品,非常考校一個人的眼光。
太后壽辰的祭祀大典在大慶殿舉行,祭祀完畢後,群臣環坐於殿上,以及殿外兩廊,,每人的面前都擺着各色食物,點心、乾果、水果一應俱全,這壽宴分好幾道次序,有第一盞酒、第二、三、四盞酒等不同的次序,每一盞酒前都會上不同的佳肴。
開宴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是賀壽,眾大臣輪流給太后賀壽,通俗將來就是貢獻壽禮……
第一個獻禮的乃是大理寺卿姜宗仁,此人官職正三品,他獻上的是一對翡翠玉鐲,此玉鐲用一方錦帕包裹,翡翠圓潤飽滿,碧綠通透,一看就是上等之物,卻是價值不菲,看來姜宗仁也是下了血本,這一對玉鐲少說也有一千兩銀子。
只聽雷允恭尖聲報道:大理寺卿姜宗仁進獻上等翡翠玉鐲一對。
太后微笑點頭,收下了玉鐲。
姜宗仁見太后並沒有拿在手裏細看,不禁有些失望,這一堆玉鐲乃是他托人從雲南大理捎回來的,本想趕在太后六十壽辰獻上能引起太后注意,沒想到太后眼光如此之高,根本就瞧不上。
姜宗仁一獻玉鐲,有人心裏就開罵了:這個姜宗仁如此禮物居然第一個進獻,這讓我等寒酸的禮品怎好意思拿出手?真是該死。
第二個出列的是鄧國公現如今的尚書省尚書——張士遜,他進獻的是一方硯台,此硯四四方方,看起來規規矩矩並無什麼出色之處,細看之下甚至還有些老舊,莫不是鄧國公想那一塊舊硯台就糊弄過去?
雷允恭有些傻眼,他愣愣看着那方陳舊的硯台有些無語,這……難道要報:破硯台一塊?
驃騎大將軍曹瑋是個直性子,他忍不住道:「鄧國公,你弄一塊破硯台是什麼意思?」
張士遜鄙視地看他一眼,自豪地說道:「此物在曹將軍眼中自然一文不值,可在識貨之人的眼中,嘿嘿……那可是千金不換。」
「雷公公,請借硯台一觀。」說話的是禮部侍郎孔道輔。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后壽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