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玲瓏臉上露出了一個滿意的笑容,從背包里拿出了一個不起眼的密封盒,遞給了祁教授,說道:「東西就在裏面,已經經過保護處理了,只要在陰涼一點的地方看就不會損壞得了。」
祁教授微微點頭,小心接過了密封盒,走到了河邊的樹蔭下邊,李游亦步亦趨地跟在祁教授的身後,也沒人管他。
密封盒裏赫然放着昨晚從古墓里掏出來的那捲《汲冢紀年拾遺》,不過上面的火漆已經被撬開,竹簡上面也塗上了一層不知名的透明劑,將竹簡與空氣完全隔絕開來。看到這一幕,李游和祁教授都暗暗點頭,如果竹簡不經過抗氧化處理,相信從古墓里拿出不久之後,就會化成一堆粉齏。
儘管經過了處理,但祁教授仍不敢大意,手裏戴起了手套之後,才小心翼翼地展開了竹簡。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誰能極之?
馮翼惟像,何以識之?
明明闇闇,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竹簡展開之後,站在祁教授身後的李游便看到了竹簡上刻着整齊的隸書體刻字。
李游喃喃念着這一段文字,眉頭慢慢皺了起來。他是讀土木建築的不假,但古文修養可卻不差,馬上就認出,這是楚辭,是屈原《天問》裏面的開篇。
《天問》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屈原在這一篇楚辭里一口氣提出了173個問題,問題涵括了天、地、人、歷史、自然和人生,極具深度。
奇怪!李游很是驚訝,楚辭出現在一部他原以為會是歷史鈎沉補缺的書卷之中,令他無限驚奇。
但隨着祁教授徐徐展開書卷,李游皺起的眉頭才慢慢舒展開來。原來《天問》裏面摘取的內容不過是序言而已。後面緩緩便道出作者的主旨。
「……余曾聞,聖王以來至戰國,李耳、仲尼春秋筆法,多有諱誤,然由《汲冢紀年》矯枉過正,青史浩然,余嗟嘆自秦漢相來,史家一家之斯言,春秋之法過猶不及,黑白顛倒,青史成烣,甚恨,因拾遺補漏,成一家之言,名曰《汲冢紀年拾遺》,示之子孫也……」
竹簡上的字刻很小,一個字和蠅頭比較起來也所去無幾,竹簡篇幅雖然不大,上面卻洋洋灑灑刻了四五千字,這一手字刻功夫實在令李游震撼不已。然而與裏面的內容比較起來,這字刻的功夫根本算不上枱面。
《汲冢紀年拾遺》從秦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後開始寫起,採取的是編年體的方式,第一條內容便是:「始皇帝三十四年,止分封,焚方術、巫之書,蒙求,以文吏為師;三十五年,因侯、盧事,始皇大怒,坑方士四百六十三人於咸陽,以止。」
這短短的數十字,和大部分的歷史記載和人們認知就很不一樣。因為歷史上關於這一段歷史的有着一個很出名的論斷:「焚書坑儒」。
令李游奇怪的是,雖然竹簡上洋洋灑灑寫了數千字,但記載歷史的內容其實不多,大約過了三分之一後,便是許多刻符,刻符大部分是一長橫「一」和兩短橫「--」組成的。這個符號李游也不難理解,是《易經》裏表示陰陽的符號,由這兩個符號,組成代表不同意義的卦象和爻義。
除此之外,竹簡上還刻着一幅看起來似乎很粗糙的地圖,只是李游完全看不明白這圖里所要表示的地方是哪裏而已。
但看祁教授,卻是看得津津有味,手裏還拿着一根木棍,在地上不時推演一下那些符號所代表的意義,時而點頭,時而嘆息,李游在一旁卻感到一陣的莫名其妙。
李游本想詢問祁教授這些符號所代表的意思,但見祁教授一臉入迷的樣子,最終還是忍住自己的疑問,靜等祁教授給出下文。
然而祁教授看完竹簡之後,小心將其收起,卻不理會李游那一臉的好奇,走到了玲瓏的面前,說道:「唔,東西我驗過了,但是這一部《汲冢紀年拾遺》並不完整,這只是其中一卷而已,實際意義並不大,就算我願意參與你們的計劃,成功率也不到三成。」
玲瓏卻是微微一笑,說道:「這個您不必擔心,如果您確定要加入我們的的計劃里,那麼其他的內容,很快就會送到您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