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大明1617 > 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等待

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等待

    蒙古人在明末時於草原上建了一座又一座的城池,這和他們的舊有習慣不同,按照蒙古的舊習俗當然沒有築城的習慣,逐水草而居,隨着草澤的變化而轉移居所和牧群,這才是慣常之道。

    往往春夏和秋冬的草場會發生不同的變化,然後牧民們就會依照不同的變化來轉移,很多蒙古少年最早的記憶就是艱苦的轉場,牧群,氈包,各種零碎物品,然後騎在馬上連續十幾天不下馬,這很困難,這是自然的條件下人類不得不做出的改變和妥協。

    到了蒙元佔領整個中國時期,由於物資和人力的充足,在草原上修築了和林還有中都,上都等城池,到了明末時期這些舊城都早就破敗不堪,各地象樣的城池都是因黃教興起之後而修築,比如庫倫,就是後世的烏蘭巴托,原本的蒙語意思就是大寺廟。

    鄂爾多斯白城寺廟林立,俺答汗的青城也是以寺廟建築為主,巴林部的白城,察哈爾人的察罕浩特,到處都是寺廟。

    就象是在張瀚眼前的那樣,寺廟林立,到處都是金碧輝煌的佛寺,蒙古貴族們最捨得在寺廟上花錢,傾盡巨資也要把寺廟修的富麗堂皇。

    一群群穿着紅色服飾的喇嘛在白城四周三五成群的閒逛着,他們接受牧民的供養,衣食無憂,每天除了禮佛之外好象就是在閒逛。

    當然這些人也確實很虔誠,不是內地那種把禮佛當買賣乾的假和尚,喇嘛們也有高低上下之分,上層一樣很享受,下層要麼拼命往上爬,要麼就老老實實的當苦修士,除了一碗飽飯之外也沒有什麼別的優待。

    另外喇嘛們的地位確實很高,牧民們看到了就老老實實的躬身讓道,一些地位崇高的活佛地位就更高了,張瀚親眼見過一次摸頂儀式,那些牧民從幾百里外趕過來,就是為了被活佛摸一下頭頂,然後就熱淚盈眶的走開了。

    孫敬亭和孔敏行等儒生出身的高層對此相當看不順眼,他們不能禁絕牧民敬奉黃教活佛,但可以通過削減佛寺等手段來限制,對漢民信奉黃教雖然沒有明文禁止,但暗地裏是嚴禁漢民,特別是商團軍人是嚴格禁止信奉黃教,就算是天主教也在嚴厲禁止之例。

    軍人最多可以敬奉祖先,可以信佛燒香,信道也不禁止,除了本土佛道之外,幾種外來宗教是嚴格禁止的。


    軍工司在距離巴林白城不遠的地方修築了一座相當講究的新的城市。

    受降城,這是張瀚親自給這個新城命的名,除了城池之外,還在城外修築了高大的受降台,張瀚的心思昭然若揭,也令得和記上下都相當的興奮。

    張瀚行營直領的兵馬已經向左翼轉移,主要是第一第二近衛龍騎兵團為主,還有一部份輕炮團的裝備隨行,對察哈爾人的最後攻勢就要開始,主力是由第一和第二槍騎兵團,還有第一獵騎兵團為主,三個純粹的騎兵團隊已經鋪排開來,前鋒已經開始掃蕩那些在外圍零散出現的察哈爾人,腦毛大等人再出來晚兩天,也就沒有什麼機會投降了。

    巴爾虎草原和到木答里山衛一帶則是李從業和第三團為主力的北路軍負責,還有大量的蕃騎配合,被打跨後的察哈爾人想突破逃走很難。

    或許有一些零散的牧民可以鑽空子跑出去,但失去部族和牧群的察哈爾人,面對的是和他們充滿敵意的世仇部落們,要麼被殺死,要麼就只能返回來投降,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科爾沁人則是被張獻忠和蕃騎吃的死死的,劉復宇和楊泗孫的第六團已經北上,前鋒已經抵達格勒珠爾根城。

    楊泗遜的回報里提起譚泰等人已經逃走,這令楊泗遜相當遺憾,對沒有俘虜譚泰和舒穆這一對舊友,楊泗遜覺得心理上相當的不滿足,對此張瀚付之一笑。

    將來總會有見面的時候,就是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情形下再見面了。

    對努兒哈赤張瀚並沒有什麼期待,可是他很想有俘虜皇太極的那一天。

    這個心高氣傲,能力出眾,堪稱人中龍鳳的未來天聰明,大清開國帝王,可謂是上天賜給女真人的大禮,張瀚真的期待有和皇太極再見面的那一天。

    整個受降城都是新修的的房舍,張瀚的住處雖然很大,堂房寬廣,但房舍也就是土夯出來再包磚,四周的牆壁都沒有干透,草泥在磚塊內混在一起,散發着一



  
淡墨青衫推薦:  回到明朝當太子  清明上河圖  大漢龍騰  大魏王侯  躍馬回明  如畫江山  新中華再起  
隨機推薦:  醜女種田:山里漢寵妻無度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神級插班生  劫天運  神級修煉系統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大明1617"
360搜"大明1617"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