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本直皺眉道:「既然這樣,咱們該怎麼做?」
「好幾步棋,都要走。」李煙客目光炯炯的道:「對科爾沁的援助不要停,那些個首鼠兩端的台吉對和記充滿怨憤和不平,但他們又不敢動。我看和記遲早要把主力從科爾沁這邊調走大半,留着一些守義州衛和十三山,照樣能把東虜擋住,留那麼多兵做什麼?他們要去威脅薊鎮和宣大啊。兵力一空,科爾沁人的心思就活泛了,咱們一直給他們錢糧,還得暗中再給他們兵器……這事就不要上報朝廷了,咱們得把這責任自己扛下來,不要弄的舉朝譁然。科爾沁人膽子大了,不敢全反,總會有人跳出來給和記搗亂添事,這步棋就用活了。下一步,就是繼續派人給皇太極送信,議和之事,首先得東虜應下來!此前議和,一直書來信往沒有個准信,咱們不妨趁着大勝之餘,不要減籌碼,就是按以前說的那樣,遼東給他們,這一條大明最難接受,可已經成了事實,就不要打腫臉充胖子了!有一條就必須堅持,皇太極要稱臣,接受大明給他的封號,他自己的汗號能保留,對內用,對外得用咱們大明賜的王號,就象俺答汗,實力強時不比東虜強,人家也就是順義王。」
一席話說的眾人頻頻點頭,程本直笑道:「議和其實就是皇太極自己先提,咱們只是被動接受,又摸不着朝廷的脈門,這事都有點虛應故事。如果把宗旨定下來,咱們這裏直接談成了,大張旗鼓復奏朝廷,東翁把事攬在自己身上,就是擅自一回又怎樣?朝廷表面上會斥責,實際上皇上都得暗地裏鬆口氣……」
袁崇煥此時笑道:「議和之事,我思忖再三,這是兩邊都有好處的事。大明能騰出手來針對和記這心腹大患,東虜也能休養生息,所以應該能談的成。」
這個當口,提起議和之事,牴觸和反對的聲音肯定就沒有以前那麼大,不管怎樣,文官們得以「大局」為重,要是有人堅決反對,不免會有和記內應的嫌疑……
想明白這一節,在場的人都是臉上放光,程本直有些嫉妒的道:「我們這裏亂麻一樣,叫煙客兄分析一通,卻是豁然暢通。」
李煙客淡淡一笑,說道:「事情還得大伙兒去落實,去認真做好。就拿科爾沁那邊的事,非得程老哥你去做,別人如何有這般膽色氣魄?楊二他們,也得程兄去安撫,不要叫他們生出事端,影響大局……」
楊二投附歸來,是不願按和記的大計方針走下去,防禦女真和大明,針對蒙古。楊二他們更願意到大明這邊來打東虜,但事實還並不如人意,現在其部駐大孤堡,也是遼西這邊繞過廣寧一線,直接可以越過邊牆與科爾沁人聯絡的重要地方,當初安置楊二的時候是隨意一指,往邊牆一放不要礙事就行,等楊二把幾個堡打理的井井有條的時候,風雲突變,局面直轉而下,和記已經把察哈爾打跨,正式佔了義州,廣寧和十三山的地盤也歸和記,錦州的大明駐軍也相當有默契,大家隔着百多里地,最多放着哨騎彼此警惕互相的突襲,算是正式與和記劃分了地界……
現在要想去草原和科爾沁人接洽,就非得從楊二的地盤路過,而再調度從法理上來說不難,從情理上來說是說不過去,而且一旦調度就太明顯了。自從刺殺老奴的事情過後,大家也明白和記放了很多細作在各處,寧遠到關門一帶肯定也有不少,又沒有辦法完全禁絕貿易,禁止商旅人等往來,那就只好一動不如一靜,繼續把楊二放在原地比較好。
「楊二還是願意忠君報國的,算是個義士。」程本直內心得意,他和楊二在草原上相識,由於刻意結納,現在楊二算是他在外頭的援手,程本直當然也就要盡力維護楊二,每個幕僚都會儘量在外結交一些有力的強援,不過誰也不如程本直和楊二的關係,那些大將又豈是好相與的?
袁崇煥點點頭,說道:「楊二一心要打女真人,這一次大戰他沒上陣,定然委屈。再有議和的風聲傳揚開來,要小心他生事!」
程本直聞言皺眉,這確實是個麻煩事情,楊二要不是對和記的策略不滿就不會走,可是現在遼西這邊又走了同樣的道路,這事兒得解決好,要不然會影響下一步的大局!
「哪位先生願往遼東一行?」
上一次是皇太極主動派使者來,這一次大戰,袁崇煥和趙率教為了行緩兵之計都先後派使者說要議和
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