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肯談,那就只能繼續打了。
接下來幾天,雙方爭奪的焦點就是拉合爾古城。
雖然印軍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一度攻入城區,但是巴軍的頑強阻擊給予了印軍巨大的傷亡,也讓印軍的進攻嚴重受阻。
其實,在打到開戰的第10天時,印軍在拉合爾的進攻已顯頹勢。
為啥?
在該方向上,印軍的增援部隊遲遲上不去,而巴軍卻開始在拉合爾西面集結重型裝甲部隊。
哪怕印軍仍然有兵力上的優勢,但是輸掉拉合爾戰役只是遲早的事情。
根據後來披露的資料,當時已經有部分印軍將領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因為獲得了美國在情報方面的支持,還能夠從日本獲得一些戰場信息,所以印軍高層肯定知道,巴軍正在拉合爾附近集結重兵,準備在適當的時候發起反擊,而且這個時候即將到來。
問題是,印軍高層並不願意接受失敗的結果。
從拉合爾撤退?
顯然,這根本就不在印軍的計劃之內。
雖然在拉合爾受阻,已經宣告進攻***堡的作戰行動流產,但是要讓印度承認輸掉了這場戰爭,肯定是不大現實的問題。
當時,印軍高層甚至提出在南方戰區發動新的進攻。
這就是,攻打卡拉奇,迫使巴基斯坦向南方戰場調派兵力,從而減輕印軍在拉合爾方向上的壓力。
如果巴軍沒有調整部署,仍然把重兵集結在拉合爾附近,那麼就擊中兵力攻打巴基斯坦最大的港口城市,爭取迅速拿下卡拉奇,切斷巴基斯坦獲得海外援助的主要通道,讓巴基斯坦失血而亡。
毫無疑問,這個設想非常大膽。
問題是,印軍有實施這套作戰計劃的資本嗎?
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在戰前,印軍就沒有制訂類似的作戰計劃,連方案都沒有。
立即着手制訂作戰計劃?
不要說印軍,就算換成美軍,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之內,拿出一套從地面攻打卡拉奇的作戰方案來。
更何況,在有了計劃之後,還需要讓部隊熟悉計劃,也就需要跟更多的時間。
其次,印軍沒有足夠多的兵力。
不是說印軍的兵員不夠,在南方戰場上,印軍有20萬正規軍,而且能夠在短期內將兵員擴充到50萬以上。
印軍缺少的是主戰裝備。
要知道,印軍的主力裝甲部隊全都在拉合爾附近,而部署在南方戰場上的裝甲部隊只有兩個旅。
兩個旅能幹什麼?
雖然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巴基斯坦部署在卡拉奇的裝甲部隊也不多,也許就只有一個裝甲旅,而且裝備的是較為落後的69式坦克,但是只要戰鬥打響,巴基斯坦陸軍肯定會向拉合爾增兵。
更何況,由阿盟國家提供的援助全都在瓜達爾港。
也就是說,利用運抵瓜達爾港的主戰裝備,巴基斯坦陸軍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組建起幾個裝甲旅。
往更長遠的看,巴基斯坦獲得援助也要比印度容易得多。
別的不說,只要巴基斯坦有需要,華夏隨時都能開動生產線,在幾個月內為巴基斯坦提供數百輛VT-5之類的輕型坦克。
最後,印軍沒有足夠多的物資來發動另外一場大規模進攻。
其實,打到這個時候,印軍在後勤保障方面的問題已經暴露了出來。
雖然由阿盟國家實施的石油禁運沒有對印度產生太大的影響,印度仍然能夠在國際市場上買到石油,從美國進口頁岩油,也能花高價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但是在其他方面,印度的問題非常突出。
比如,印軍一直存在彈藥不足的問題。
只是在拉合爾方向上,很多印軍作戰部隊就沒能獲得必要的補給,也就無法在進攻行動中發揮出全部的作戰能力。
當時,甚至連一些主力部隊都沒能獲得足夠多的彈藥。
比如在拉合爾北面,印軍裝甲部隊的主戰坦克,長期只能維持最低限度的穿甲彈,也就是每輛坦克4發,而且這些穿甲彈全都是從其他部隊抽調來的,很多是庫存貨,性能早已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