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筆神閣中文網.biyange.com】,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伯坦果德戰役,可以說是這場戰爭的一個分水嶺。
在此之前,巴基斯坦軍隊已經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幾乎壓着印軍打,並且一舉奪取了整個克什米爾地區。
表面上看,巴軍的優勢極為明顯。
只是,在經過了伯坦果德戰役之後,巴軍的問題也表現了出來。
什麼問題?
後繼乏力。
當然,在本質上,這是受巴基斯坦的國力限制。
雖然打了勝仗,但是跟印度這個龐然大物相比,巴基斯坦依然太過渺小,巴軍的兵力也算不上充足。
打一場滅國戰爭?
顯然是想多了。
哪怕巴基斯坦傾盡國力,也不可能滅亡印度。
當然,這也在根本上限制了巴基斯坦當局的戰略目的,即取得有限的勝利,然後跟印度坐下來談判。
既然總得談,那麼就得見好就收。
關鍵是,巴基斯坦沒有任何理由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佔據了優勢的情況下進行全國範圍的戰爭動員。
其實,巴基斯坦一直就沒有進行戰爭動員。
如果局面不是這麼有利,巴基斯坦肯定會進行全面戰爭動員,也就不會存在兵力不足的問題。
只是,這同樣會降低巴軍的作戰能力。
為啥?
動員兵力不是難事,關鍵是拿什麼去武裝動員起來的部隊?
要知道,巴基斯坦自身的工業實力非常有限,也就只有少數武器能夠自行生產,大部分主戰武器都需要進口。
如果無法武裝動員起來的軍人,那麼動員還有什麼意義呢?
組建步兵部隊?
印軍遭受的慘敗已經證明,純粹的步兵部隊,除了增加己方的傷亡之外,在戰場上幾乎沒有多少用。
此外,還得考慮全面戰爭動員帶來的負面影響。
總而言之,既然戰略目的有限,又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巴基斯坦當局就沒有任何理由擴大動員範圍。
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
啥?
戰場環境。
雖然西北地區是印度的核心地區,但是道路交通極為糟糕,即便是國道,通行能力都非常差。
顯然,這決定了巴軍的作戰效率。
最受影響的,其實就是後勤保障。
在伯坦果德,就是因為後勤保障跟不上,所以巴軍才不得不放棄南下的念頭,老老實實的撤了回來。
如果後勤保障能夠跟上,那就絕對不一樣了。
以巴軍的戰鬥力,還有投入的兵力,完全可以避開阿姆利則,直接進軍賈朗達爾,對印軍實施戰略包圍。
真要如此,印度當局恐怕會立即坐下來談判。
當然,如果道路交通條件良好,印軍也不會敗得如此之慘,至少在伯坦果德附近能夠投入更多的兵力。
可見,糟糕交通環境,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天大的麻煩。
要知道,裝甲部隊對後勤保障的要求比步兵高得多,因此在很多時候,決定一支裝甲部隊戰鬥力的,其實就是後勤保障能否跟上,以及後勤保障的力度到底有多大,而不是說能夠投入多少兵力。
事實上,巴軍一直沒有投入足夠多的兵力。
為啥?
就是後勤保障跟不上。
受此限制,巴軍也不可能在印度境內取得多大的成功。
其實,真要比起來的話,印度境內的交通條件還不如巴基斯坦。
受到這麼多的限制,還怎麼打?
由此,帶來了一個非常顯示的問題。
這就是,只要印度不肯談判,戰爭就能一直拖下去。
在伯坦果德戰役結束之後,巴基斯坦當局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其實,在此之前,巴基斯坦當局就有所警覺。
如果不考慮其他的問題,印度當局可以一直把戰爭拖下去,而巴基斯坦顯然不能一直拖下去。
為啥?
這並不是巴基斯坦想要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