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城,這座古老的城市歷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486年,由於交通便利水土肥沃,到了天啟年間,這座城市已經發展成了一個擁有八十萬人口的大城市,由於揚州獨特的地理位置,所以自古就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說法,由此可見揚州的繁華。
而這座城市的經濟支柱就是紡織、販鹽以及海運,而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鹽商,勢力最大的也是鹽商。
無論哪個朝代對於鹽業實行的都是專賣制度,明代實行的是「綱鹽制」,持有鹽引的商人按地區分為10個綱,每綱鹽引為20萬引,每引折鹽300斤,或銀六錢四厘,稱為「窩本」,另稅銀三兩,公使(運輸)銀三兩。以「聖德超千古,皇風廓九圍」命名,未入綱者,無權經營鹽業。
商人如果想要合法販鹽就必須先向官府衙門取得鹽引。商人憑鹽引到鹽場支鹽,又到指定銷鹽區賣鹽。
這個政策表面看起來很有效也很不錯,既可以統籌規劃又可以合理調配資源,無論是朝廷和商人都得到了好處,看起來一片和諧,但是實際執行起來卻是漏洞百出。
鹽很值錢嗎?它確實很值錢,如今的粗鹽一斤就要三錢銀子,合折後世約莫五十塊左右,這個價錢若是放到後世估計會讓老百姓毫不猶豫的揭竿而起造反吧?可它就是這麼貴,由於它是必需品你不吃還不行。
可你說鹽值錢它又不太值錢,要知道大海就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只要把海水印引上岸,經過太陽的暴曬後一片片白花花的食鹽就出來了,生產一斤鹽的成本只有幾文錢,可當這些鹽到百姓手裏時就變成了三錢銀子,中間有近百倍的暴利,這樣的暴力即使是後世的毒i販子看到也要自愧不如。
為什麼鹽價會有如此大的懸殊價格呢?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因為銀子都被鹽商、朝廷的各級衙門給賺走了。鹽商花了大價錢買鹽引,自然要加倍的賺回來,各級官府衙門為了撈外快自然要層層設卡雁過拔毛般的撈取好處,如此層層疊疊的增加,鹽價自然高到了離譜的地步。
食鹽的生產銷售過程堪稱是一場盛宴,在這場盛宴中,各級的官府和鹽商都撈足了好處吃得盆滿缽滿,唯獨朝廷沒有得到絲毫的好處,所有人仿佛都患了健忘症似地,將自己為之效忠的朝廷和皇帝拋在了腦後,他們才不管你皇帝和朝廷有沒有錢呢,只要自己有錢花天酒地就行。
在江南,那些身家幾萬十幾萬的鹽商充其量只能稱之為小蝦米,幾十萬銀子身家的只能算尋常,擁有上百萬兩銀子身家巨商也不少見,可以想像當大明皇家商行將那些楊峰從現代弄來的精鹽以粗鹽的價格賣出去時會引起什麼樣的轟動和反彈。
揚州是一個商業氣息非常繁華的國家,這裏商業貿易主要分為紡織、海運以及鹽商,其中又以鹽商最財大氣粗和囂張,揚州的人們將勢力最大的八家鹽商稱之為揚州八大家,分別是何、呂、施、張、嚴、史、衛、於八家。
五月二十日,今天是揚州最大的鹽商何家何老爺子的六十歲大壽,揚州城但凡是自覺有點身份的人都涌到了何家大院紛紛送上禮單。何家的人也不小氣,今天他們一共在何家擺下了三百桌的酒席款待前來道賀的客人,宴席一直排到了何府外面,而當揚州知府高岩年到來時,整個宴會更是達到了高潮。
在何家後院一個幽靜的小客廳里,何家老爺子正在款待十多名前來賀壽的十多名客人,若是有熟悉的人在這裏便會發現,這些鹽商全都是揚州城中勢力最大資本最雄厚的,這個客廳里的人若是聯合起來足以把持並操控整個揚州、高郵一帶的鹽袋子。
何老爺子雖然已經六十,但由於錦衣玉食加之善於養生,所以看起來依舊面色紅潤說起話來也是中氣十足。
看着圍坐在自己周圍的客人,何老爺子喝了一口特地為他熬製的養生參茶,將茶杯放下後這才捋須道:「諸位,今天是老夫的六十壽辰,諸位能親來何府給老夫道賀,老夫實在是感激不盡,只是不知各位都湧進老夫的後院來不知有何見教啊?」
看到何老爺子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坐在周圍的人心裏不禁齊聲暗罵了一聲老狐狸。只是眾人雖然明知道這老傢伙在裝糊塗,可卻沒有人敢露出半分不滿之色。
要知道面前這個老頭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