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琦不願意說,趙信也沒有追着去問,看樣子,應該是牽扯到什麼秘密,也沒有多問,轉身離開了。
未來會怎麼發展,他不知道,有他的介入,會造成怎麼樣的影響,他無法確定,歷史都是很多偶然造成的,當蝴蝶的翅膀扇起來的時候,天知道會怎麼樣,但是無論怎麼的發展,都不會更壞。
這是趙信第一次,深度的介入到了國際事務之中,之前無論是保州兵變,還是九龍奪嫡,都只能夠算是大宋內部,以三國的關係,就算會有影響,也是十幾年之後,但是這一次,不一樣,這一場戰爭,直接關係到了未來10年,20年時間之中,三國之間的走勢,千頭萬緒之下,很難判斷。
最好的結果是,遼國打敗了西夏,西夏損失巨大之下,還是守住了最核心的區域,丟掉了大片領土之後,保持着西夏的稱號,卻跟遼國結下死仇。
這是最適合的,北宋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利用這短暫的時間,逐步的發展,改變自己的弊端,到時候,君臨整個東亞。
事情當然不會這麼容易,元昊也不是那麼短視的人,在事情不對的時候,他就會選擇歸附,這對於遊牧民族而言,是最正常的,除非是某些極端的情況,遊牧民族在征服對手之後,往往不會選擇屠殺,一般情況下,會並立。
這對於草原上的民族而言,這是最佳的擴充實力的辦法,從匈奴,鮮卑,党項,再到蒙古,無不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從一個小小的部族,打造成了可怕的席捲天下的鐵流。
在趙信看來,這是最可能出現的結果,不過真的西夏導向遼國那也沒有什麼關係。
西夏跟遼國之間距離太遠了,在封建社會,疆域過大的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管理困難,一些造反,和鞭長莫及,就是這樣出來的。
再說了,只要遼國,不殺死元昊,甚至不禁錮住元昊,野心勃勃的元昊,怎麼可能屈服,當時弱小的時候,依附於北宋,也是聽話的很,一旦有機會,就會反叛。
別說遼國的治理更好,西夏跟遼國不同的種族,必然戶產生很多的矛盾,會起巨大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機會,元昊怎麼可能不抓住這個機會。
無論是走向哪一點,哪怕是遼國也比較克制,還是之前的結果,對於北宋影響也不大,趙信只是讓他們消耗更大一點,並沒有想過依靠陰謀詭計來取得勝利。
戰國時代,有人多說縱橫家的好處,說是縱橫家決定了歷史的發展,可是縱橫家最多,是給予了一個有利的條件,真正決定性的,是力量。
如果不是秦擁有着的橫掃六合的能力,擁有着戰鬥力最強,最旺盛的秦軍,他能夠做到之後的一切麼,換成所有的縱橫家都齊聚魯國,他能夠挽救魯國的命運麼?
把希望寄托在陰謀詭計上面,永遠是下下之策,他會發現,他哪怕完美的使用陰謀,不但沒有削弱對手,反而讓對手逐步的加強,最終貽誤戰機。
趙信要的只是一段時間的平穩發展時間,外部環境不過是趁勢而為,讓遼西兩國,大量的損耗,在這段時間,不來煩北宋,然後藉助着這個機會,把棱堡和長弓,推進到的西北,只要有一年的時間,一切都可以解決,到時候,迎接西夏的,將會是銅牆鐵壁。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內部爭取時間,北宋大廈,已經逐步老朽,各方面的問題已經凸顯,外部環境只是誘因,關鍵的都是在內部。
就如同明末的歷史一樣,如果不是自然災害,造成的農民軍的起義,八旗再強大,又能夠滅掉明王朝麼,連瓦剌,蒙古都沒有做到的事情,小小的八旗能夠做到。
後世不少人曾經說過,李自成是嫁衣神功大成者的,神助攻,沒有李自成的攪屎棍的,明王朝都不會衰弱到那種程度,哪怕到了最後,明王朝都未必會敗給滿清,集全國之力,守住北京還是可以做到的。
可是李自成抽調了最後一根積木,明王朝轟塌,他自以為強大的農民軍,面對着八旗,不堪一擊,他只能夠依靠自己,明朝不落井下石就是好了,種種機緣巧合,讓滿族入關,定鼎中原。
趙信必須先固化外部,別到時候,改革還沒有進行,勢力還沒有起來,外部敵人已經攻破了,反而讓北宋過的更慘。
只要有足夠時間,工業化的發展速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