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秀的到來,特別是拿到了一個解決後勤問題的方法,已經挽救了已經岌岌可危的遼軍,在後勤出現問題的時候,遼興宗已經再一次的萌生退意了。
可是暫時而言,他不敢貿然的撤退,他很清楚,元昊比他想像的狡猾,他要想在沒有準備的前提下後退的話,一定會讓元昊利用到,說不定,10萬大軍,就走不出去西夏了。
周文秀的解決方案,是最為適合,只要抽調一萬,最多兩萬的軍隊,就可以橫掃西夏,那些部落,在遼興宗看來,就是土雞一樣,根本沒有任何的威脅,就算是聚在一起都沒有什麼作用,分開就更是如此。
結果也是如同遼興宗料想的,西夏最具戰鬥力的部隊,已經被抽調到了興慶府,這樣可以提升興慶府的防禦強度,但是弱點也顯現出來了,整個西夏沒有能夠跟遼軍對抗的力量。
實際上,就算是沒有抽調,也沒有,20萬西夏軍,跟10萬遼軍對陣,一方損失兩成,一方快四成,這樣的對比之下,西夏軍的戰鬥力可見一斑。
元昊所犯的錯誤就是,過於關注興慶府的防禦,把所有的力量的都集中了起來,這讓遼國看到了機會,大殺四方之下,不但削弱了西夏的整體實力,也為自己提供了足夠的後勤。
實際上,不能夠說元昊做的不好,不是周文秀,連蕭惠都沒有想到,在西夏的大地之上,會有這麼多的牲口,他以為早就遠遠的躲開了。
在陌生的土地上面,貿然派遣一部分的隊伍,去搜刮牲口,這是瘋狂的選擇的,萬一對方有些防備,或者是設伏,不就等於是分兵了,給對方各個擊破的可能。
周文秀帶回來的實際的東西,打消了這個想法,在後勤問題,已經成為了困擾他們的關鍵問題的時候,派出1萬到2萬的部隊,去嘗試一下,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了。
從這個意義上面,周文秀又立功了,而且是大功,三項大功,每一項都是非常的可怕的,之前的獎勵,本身是預定給死去的他,級別比之前要高出一個級別的,可是現在,三個大功結合在一起,這個功勞的可以說是巨大的。
遼興宗經過了慎重的考慮,提升周文秀為北院的上將軍,只是北院軍事的第一官職,同時,封周文秀為韓國公。
遼國不太注重勳爵,一字並肩王之類的,也都大量的冊封,蕭惠在一定意義上面,只是後戚,卻也得到了韓王這個封賞,其他,甚至一些出色的文臣,也都有封王。
可再怎麼,國公這個封號,也算是比較稀少的,一般而言,只有位列朝臣前列的,再加上立下可怕功勳的才有可能因功封賞,其他的大多數是出身決定的。
以周文秀的年紀,再加上從軍的經歷,提升不可謂不大,可是偏偏,出來少數不知內情的遼國將軍之外,其他對於周文秀,沒有任何的嫉妒,因為他的功勞太大了。
第一戰還不算什麼,一般戰鬥力強大一點的遼國將軍,要想做到這一點,只要稍稍的運氣就可以了,率領着精銳,幹掉2萬的步卒而已。
第二戰就相當的可怕了,在神風飛起,整個戰場上沒有任何視野的前提下,率領着2000人,衝擊着10萬人的陣營,這要多麼英勇才能夠做的出來,甚至毫不客氣的說,這不是自殺式的衝擊,而是真正的攻擊,戰果相當的輝煌。
更別說最後一個功勞,這直接決定了遼夏之戰的進程了。
元昊剛開始,是穩坐釣魚台,因為他很清楚遼國的後勤能力,再加上沙漠綠洲的破壞,要運送到興慶府每一石的糧食,遼國可能要付出三四石的糧食,一個不慎,甚至會付出更多。
遼國的糧食產量,遠沒有北宋那麼多,甚至可以說是緊張,遼國國內,也就是幽雲十六州哪裏,有些糧食生產,其他的,都是牧民,雖然運送的,有一批肉食,可是也存在着不易保存的問題。
要想保存肉類,有其他的辦法,有一點是無法避免的,那就是醃製,只有用大量的鹽來醃製,才能夠保證食物不腐朽。
遼國的鹽並不多,也就是西夏和北宋供給一點。很少有醃製工藝遼國,無法長時間的保存這些肉食,也就是現在天氣逐步的寒冷,當凍好的肉食,逐步的送過來之後,這才勉強的解決。
哪怕遼國經過了初步的試探,損失了幾千人之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