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時代的國家,土地是根基,土地代表着實力,實際上,就是土地的產出,養活了足夠的人口,進而產生足夠力量,這是政治經濟學的一個最簡單的用途,只是土地的產出。
定海軍從最開始,就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一條路,在封建時代,一畝地最多就是四五石的產量,這樣很容易就把整體的產量確定。
糧食產量,是最不容易提升,到了後世,被稱之為糧食之父的袁隆平,也不過是把畝產提升到一噸的程度,也就是2000斤,也就是說,比起封建時代,最高的畝產,提升了4倍。
糧食,最大的作用,就是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資料,沒有糧食,就養不活足夠的人,可是如果糧食多了,產生的價值也比較的有限,種田這樣的第一產業,永遠不能夠如同工業那樣大規模的發展。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這個話,說出了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之間的關係。
定海軍的發展,主體是工業,相對於農業,工業發展的附加值更高。
一個普通的鐵礦石,從礦石帶鋼鐵,再到精鋼,再到最終產出各種的產品,如果他定位在鐵礦石的時候,在北宋的成本,僅限於開採出來的成本,一擔可能只有幾文錢。
可是從的鐵礦石變成鐵,以前北宋的成本是80文,到了大名府,再到定海軍,就降低到了十幾文左右,定海軍的成本可以壓縮到4文以下。
按照普通鐵礦石的含量,在30到40,中國少有含鐵量在5成,甚至是7成左右鐵礦石,大部分都是三四成的,可是單純的鐵來算,按照鐵礦石的價格,可能10斤也不過是一文錢,這樣算下來,成本可能暴漲了三四十倍。
從鐵礦石到鐵,本身就是一個物品價值的極大的提高,可是從鐵到鐵器,那就更加不一樣,就算是定海軍的成本,一把一斤左右重量的鋼刀,價格會在50文左右,這比起鋼鐵來說,同樣提升了十倍。
十倍的十倍,從普通的鐵礦石,到最終的物品,中間的提升倍率非常的可怕,工業化的作用,就是儘可能的減少中間環節,減少中間環節的花銷,剩下的,都是利潤。
一個產業,單純的挖礦,從地下挖掘鐵礦石,並且做出簡單的挑選,這個體量如果是1的話,煉鐵之後,就是30,到了生成工業產品,那就是300了,如果說,製作的不是附加值比較低的鋼刀,而是定海幣的話,價格更高,又會翻十倍,而其他的一些產品,比如說,長弓使用的破甲弓,一些基於鐵的元器件,機器之類的。
伴隨着科技和工業的發展,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原來的基礎上面,增加了附加值,科技越發達,附加值就越高。
比如說,21世紀,基於計算機發展起來的微電子,原料不過是自然界之中,最多的砂石,伴隨着純淨度越高,切割和刻畫的精度越高,在原始的產本之中附加出了千萬億倍的附加值,這才是無限的東西。
以趙信的能力,發展的時間,還有科技的根基,能夠進入到現在的程度,勉強制作出更出色的材料,並以材料為基礎,生產出了一系列的產品,比起原料,最高已經獲得了千倍的附加值,在千倍的基礎上面,這中間提升的,都是利潤。
這就是工業的可怕之處,擁有了無限的可能,他主動是不會被土地束縛住。
就如同現在定海軍來說,在外人看來,只有這麼巴掌大的土地,恐怕大一點的縣就超過定海軍了,或許工商發達,又有什麼關係,能夠超過的江南的富庶去,就算是富庶如同江南那樣,又能夠如何。
用封建社會的看法,去看待基於工業化大生產時代的定海軍,註定是犯錯誤的,差別何止是千倍萬倍。
拿着最頂尖的江南的標準,定海軍這麼一片地盤,最多的產出,也就是每年百萬貫左右,或許經商之後富庶一點,也不會高出很多,可是實際上,定海軍早在大名府的時候,就已經超過了千萬貫,到現在,幾乎達到了億貫這個高度了。
這就是工業的可怕,憑藉着定海軍一點點的土地,就創造了整個北宋所沒有創造出來的產值,收入更是龐大的,可是工業化的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就在於市場。
如果說,趙信穿越的地點,不是北宋這樣地方,而是遼國或者西夏的話,哪怕拼死的去做,又能夠如何,當
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