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昊在周圍300多里之中,廣布探子,甚至就地取材,就是牧民的樣子,這些探子,本身就是當地的牧民,換上裝束,口音,甚至對於周圍的了解,遠在遠道而來的遼軍之上的,就算是碰到遼軍,也不容易引起懷疑。
一方有心,一方無算的前提下,大量的信息向着的元昊匯聚,這是從遼京派遣而來的軍隊,抽調了4萬鐵林軍,還有其他的貴族武裝。
在遼國,雖然是成立了一個國家,可是遊牧民族的氣息還非常的明顯,毫不客氣的說,還保持了過去部落的那種特點,南院北院大王,這種明顯是遊牧民族的稱呼,就可見一斑。
遼興宗雖然御駕親征了,暫時在興慶府,沒有回來,剩下的,就是文官體系運轉,可是文官體系沒有軍權,最終,相隔數千里,交通和通訊不便的前提下,由宗族體系派遣出來了軍隊,用於圍剿元昊。
元昊不但大體上了解了這些遼軍的組成部分,基本數量也了解了,總量很大,超過了12萬,可是戰鬥力卻良莠不齊,如果說戰鬥力最強的,就是那只有四萬人的鐵林軍。
可惜,這些人沒有把鐵林軍當做是絕對的主力,以鐵林軍為核心,來組成戰鬥核心,而是隨意的分成了不同的部分,這也給了元昊機會,元昊也做好了所有的準備,等待遼軍的到來。
從中京而來遼軍,自視極高,在三國之中,遼國是最為強大的國家,他們跟元昊沒有交過手,並不知道,元昊的戰鬥力。
在他們看來西夏已經滅亡了,興慶府被攻佔下來的時候,幾乎絕大部分的主力,都被留下來了,之是一小部分的力量逃走了,只要大軍前來,拿下元昊,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按照本來,遼興宗的命令,他們必須要穩紮穩打,控制住草原的幾個重要的節點城市,防止元昊的深入,等待遼興宗的部隊到來,然後進行合圍。
可是這樣命令,卻不是強制性的命令,這就給了他們機會,就算是北宋,軍功也是極為豐厚的基礎,更別說以武力起家的遼國了,為了獲得軍功,為了更進一步的封賞,他們當然想要單獨拿下這個功績。
哪怕元昊已經不是西夏的皇帝,可是遼興宗御駕親征,都沒有拿下的西夏前皇帝,落到他們手中,最少一個大功是少不了。
利益,就是永恆的追求,這些人,沒有考慮到抓捕元昊的難度,更不知道,現在元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想的還是元昊本來的樣子的,被攻下了興慶府,只有千餘人逃走,這才多長時間,他能夠拉起怎麼樣的勢力。
在前景的吸引下,這些人開始貪功冒進,為了儘快的抓住元昊,他們選擇了,分兵。
如果遼興宗在這裏的時候,絕對不會這麼做,哪怕遼夏戰爭並沒有進行多長時間,可是在短時間之中,遼國已經見識到了西夏軍隊的威力,還有元昊的反應能力,在遼國復地這麼自由自在了這麼長時間,怎麼也拉起幾萬人了麼,一點遼軍散佈成一兩萬人的程度,很容易,被對方攻擊的。
可惜,在這個時代沒有一個方便快捷的聯絡方式,遼興宗知道的,這邊不知道,這邊知道的,遼興宗不知道,遼興宗還以為,這邊老老實實的按照他的命令,在擺鐵桶陣的時候,卻沒想到,這邊已經把自己陷入到了危險之中。
如果說,鐵林軍為核心,4萬人為主力,然後輔助其他的兵力,超過12萬的軍隊,如果抱團的前提下,別說是元昊現在的軍隊,就算是4萬精銳的鐵鷂子,也不敢啊。
可是現在,當遼國的軍隊,選擇了分兵之後,元昊果斷的留下來。
元昊也是一個狠的,在知道了這邊來的軍隊分兵,其中最重要的主力,4萬鐵林軍也同時分兵的時候,直接把目標放在這個上面。
鐵林軍是遼國的王牌部隊,一直以來,都是遼國的根基,可是因為重騎兵不太適合長途奔襲,所以前往西夏的鐵林軍數量並不多。
遼國是三國之中,最強的一個國家,最少是一直以來都是這麼的認知的,再加上現在,連西夏都給滅了,更是氣勢如虹,雖然聽說,元昊攜帶者大量的軍隊,在遼國興風作浪,可是誰都沒有吧他放在眼裏。
在分兵之後,最大的一股只是2萬人的鐵林軍隊伍,他們的統帥也是一個激進的,沒有跟其他的部隊,配合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