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之後的年時間之中,其中絕大部分的時間,中國的發展是遠超過世界各地的,長期佔據了整個世界以上的產值,就算到了已經落後的清朝時期,在整個科技已經落後的前提下,依然是整個世界dp第一的存在,各種中國的產品,行銷於世界。
從唐朝開始有大量海商前來之後,整個漢唐到宋朝,再到明清,中國的商品,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商,當然了,在歐洲開啟前往遠東的新航線之前,主要是中亞,印度和東南亞的海商。
海商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之中,是一個相當神奇的存在,一直都是一個充滿了財富行當,基本上,說起海商,就會想到,腰纏萬貫,想到一擲千金。
海商的暴利,也推動了無數人,投身於海商的領域之中,海商多是跟珠寶,黃金,貴重物品聯繫在一起,幾個月不見之下,再回來,就是無數的珍珠瑪瑙,黃金寶物。
在航運業不怎麼發達,大部分海商只有一條船的時候,如果是船隻比較小的時候,用於通商的海貨,都是昂貴的東西,因為昂貴的東西,可以翻的上價格,而且是十倍百倍。
昂貴的東西,才能夠創造出最高的利潤,一倍以上的收益,並不足以支持海商,從萬里之遙,前來中國,最少也是幾十倍的利潤,利潤比只是一個方面,還有就是總價值。
一船普通的原料,哪怕超過倍的價格,原來一船的成本不過是貫,倍也不過是貫,絕對數值的不高,根本不足以支撐龐大的利益,可是高價值的東西,原來價格是萬貫,翻一倍都可以賺一萬貫,這可比之前的高利潤更高。
中國從漢唐時期,就開始流行的產品,絲綢,茶葉,瓷器,這些可以創造十倍,百倍利潤的東西,單個的東西的重量很少,而總體的價值也相當的高,這才是海運的主流。
這些東西,不可能大宗的銷售,物以稀為貴,中國的絲綢,瓷器,為什麼能夠在歐洲賣出高昂的價格,因為它的藝術價值真的非常的高,歐洲人無法仿製和重現,可是另外一方面,物以稀為貴。
物以稀為貴這句話,真的就是至理名言,東西少了,供求關係又高,這才是促成這個東西價格高昂的根本原因。
在歐洲沒有打通前往遠東的航道的時候,中國物品,那是絕對珍品,沒一件都價格高昂。
中國的物品只能夠走兩條路,一個是海上的絲綢之路,通過中國,通行東南亞的馬六甲海峽,進入到印度洋,最終抵達阿拉伯國家,然後通過阿拉伯的陸上通道,逐步的運往歐洲。
這個海上絲綢之路,代表着中國對外交流通道之一,也是中國影響力向着中亞甚至歐洲輻射的開始,世紀,不斷的有沉船在這一條航道上面,被打撈起來,實際上,在宋朝的時候,已經有意識進行了一些外銷產品的嘗試。
比如說,帶着耶穌和聖經的瓷器,再比如說,明顯西洋風格絲綢,這些在中國,是絕對不應該出現,也不會出現,顯然是外銷的訂單。
真正大規模流行的,是在航海時代,特別是歐洲發現了前往印度的道路之後,在宋朝時期,歐洲還處於比較愚昧的中世紀的時代,混亂制約了商業的流通,歐洲比較差的航運,也讓大宗物品無法流通,大部分運往中亞阿拉伯地區的商品,或者被當地消化掉了,或者就此消散。
海上運輸,算是一個最大宗,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條路線,可是實際上,中國在陸上,還有一條更加恢弘的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指西漢(公元前年—公元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可是實際上,越來越多的考古證明,早在公元前年之前,甚至更早期的商周時期,甚至是遠古,中國的商品,已經流入了草原,甚至進入到了歐洲。
亞歐是一個整片的大陸,在這一條大陸上面,中間是茫茫的草原,草原的流動性,還有馬幫的出現,讓商品開始了簡單的流通,或許沒辦法跟西漢的絲綢之路那樣,短時間的把中國的商品,主要是絲綢,運送到歐洲,可是日積月累,年代更迭之下,慢慢,也有了交流。
畢竟,哪怕有絲綢之路,歐洲或者是中亞,對於絲綢沒有需求,怎麼可能有買賣,也正是最初的幾百,幾千年,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