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軍事體系之中,有一個很清晰的認識,那就是越是大的城市,防護能力越強,實際上,說白了,越大的城市,有錢能夠提供足夠的城防,是城防能夠抵禦更高的敵軍,而不是城市越大,就越發的強大。
城牆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同樣的區域之中,城上的能夠投入的兵力更多,保證的足夠的安全就可以了。
小城市城牆更小,平行站位之下,容易被敵人利用力量集中攻破的,大城市城牆廣大,並且有層次,防禦強度更高,而且往往駐軍也就會更多,這也就大城市防禦強大的根源。
古代的城牆,大部分都是最原始的,沒有多少的科技含量,原因很簡單,中國的這樣的城牆已經夠了,城市還要承擔起中心節點的作用的,這樣才能夠連接更多的區域,保證一定區域的控制和繁華。
西方,歐洲的城堡,就完全是的軍事建築,這個東西,就是專門為了軍事,為了戰爭存在的,城堡裏面沒有,或者很少有平民百姓,即便是戰爭階段的,也很少的讓平民百姓進入到城堡之中,他們駐紮的人員更少,堅固度更高,十倍守軍以上的軍隊,也很難攻下堅固的城堡,甚至到了十四五世紀的時候,發明了棱堡。
這個可能最多駐紮幾百人的堡壘,可以抵擋住幾萬人的攻擊,創造了軍事歷史上面,一個巨大的奇蹟,他可以說,把效用提升到了極點。
說白了,區域的優勢,每一個進攻的敵人,周圍最少會遭到3倍,甚至是更多的攻擊,就算實力上有些差距,3個人打1個人,也能夠勝利,更別說棱堡高大的城牆,少則十五六米,多則二十多米的高大城牆,成為了任何一個攻擊者的噩夢,仰拱五六米,就已經夠讓人崩潰了,順着雲梯,每一步向上,都是死亡線,拼死拼活衝上城牆,才能夠攻克城市。
在原有的基礎上面,一下子提升兩三倍,危險性更大,死亡率也會更高,也容易讓人絕望。
城牆的佈置之外,棱堡已經把軍事的各個方面,發揮到了極致,在棱堡下面,每一層,都有一個不算很大空隙,大概只有碗口大小。
這樣的空隙很多,每隔兩三米一個,平時是有透氣的功能,可是戰爭到來之後,憑藉着特質的推杆,可以把雲梯給推開。
躲在全部防護的屋子裏推,跟冒着槍林彈雨,在城牆上方推,這中間的差別課不是一般的大,這些空都經過了特殊的設置,內小,外大,不容易受到攻擊,卻可以推出竹竿,
這裏就必須要說棱堡的高度了,北宋普通的城牆,6米的高度,在中間,在城牆上面跌落下來,只要不是特別倒霉,就不會死,甚至絕大部分傷都很難。
這個高度增加到15米,甚至是20米,多了2倍,甚至是三四倍的高度,下來就必死了,下面再弄點石頭疙瘩,各種零零碎碎的玩意,可以說到處都是坑啊。
就算拋開這些都不存在的,就說單純的對比,仰攻6米跟仰攻20米,帶來的意義也不一樣啊,弓箭手更加的明顯,他們的射程最少增加幾十米,在同等前提下,足夠壓制對方的弓手。
棱堡這樣武裝到牙齒的堡壘,最多也就是不足150米的周長,一些小型化的棱堡,甚至只有100米甚至是80米的周長。
就算是每一米站上3個人,150米的周長,最多450人就算是一百萬軍隊,能夠派上用場的就只有一線的那批人還有的後續的弓兵,可是棱堡通過獨特的設計,分層化的佈置,在同樣區域可以擁有三倍,甚至是四倍的人員,這就形成了局部的優勢,而且最中央的棱堡,還專門有射箭的地方。
同類弓的前提下,20米高度的,足以對野外進行徹底的壓制,更別說長工的射程,遠遠高於普通的弓箭,這簡直是噩夢啊,哪怕人再多人,也只能夠一批批的送死,甚至你派上450人,真正能夠狗的上來的,寥寥無幾的,就算是用疲勞戰術,只要棱堡有三倍,甚至四倍的人,輪流值班,在內部糧草和武器不缺乏,士氣沒有崩潰之前,不可能會被攻破的。
這可以說棱堡能夠幾百人抵擋數萬大軍的根源,雖然在絕對人數上面,外面的大軍,肯定在棱堡之上,甚至是幾十倍,上百倍之多,可是在能夠投入的區域的,棱堡卻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最少是2倍以上,再加上棱堡本身的佈置和防禦度,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