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內部穩定之後,魯肅按照當初與高順的約定,對外宣佈從徐州獨立出來,自成一股勢力。
隨後,魯肅分別與徐州刺史陶謙和淮陽郡太守公孫康簽訂互不攻擊條約,穩定了東北部的邊境安全;原來便與揚州牧劉繇有着不錯的關係,貿易往來非常頻繁,魯肅派人出使劉繇,承諾與劉繇繼續保持友好關係,絕不會主動攻擊劉繇,穩定了與江東的關係。
消息傳開,令天下諸侯又是震驚,又是羨慕。
特別是豫州諸侯心中不平,他們打死打活的如此拼命,只不過是佔據一郡之地,沒想到魯肅一個土豪,迅速崛起,佔據了富庶的四郡之地。
許多士人對袁術更是鄙視,起家最早,卻失敗的如此迅速,江東四郡被劉繇所佔,僅剩的兩郡又被魯肅所得;袁紹機關算盡,也僅得汝南一郡;袁家號稱四世三公,子嗣的能力卻如此之差;袁家不值得依靠,幸虧沒有去投靠。
更重要的是,魯肅所佔地盤極好防守,北部為淮河,南部為長江,西部是大別山和桐柏山,東部是大海,皆為天然的安全屏障;還有袁術為其把持西南的陸上出口,且其還有實力強大的水軍,真可謂佔據得天獨厚的好條件,只需閉門發展幾年,周邊諸侯誰是敵手?
公孫康的淮陽郡還算穩定,逃亡的百姓很少。
汝南郡的袁紹卻坐不住了,他所轄地盤稅收極重,原來的時候,九江郡和廬江郡是袁術的地盤,稅收也不低,對百姓沒有吸引力,現在突然換成魯肅統治,稅收很低,且無徭役,所以,汝南郡南部的百姓大量逃亡六安郡和九江郡。
袁紹的大軍皆集中在北部,南部縣令只有少量的衙役維持秩序,對百姓的逃亡根本無力阻止。
那裏的百姓被壓榨的身無餘財,所有的家當可隨身攜帶,說走就能走,非常方便。
魯肅新設幾縣,正缺大量的人口,且他不差錢糧,所以對流民來者不拒
東部的下蔡和平阿兩縣地處淮河以北,非常方便接納從汝南郡逃亡而來的百姓。
西部,汝南郡淮河南岸的戈陽縣和期思縣與六安郡相連,百姓全部逃亡了,連縣城內的人都逃亡一空,袁紹只得放棄兩縣。
中部地區隔淮河與六安郡的蓼縣和陽泉縣相望,魯肅便主動派出水軍接應對岸的流民過河。
流民只需到達淮河岸邊,便有戰船來接納他們,而官府卻無能為力,不敢去河邊干涉。
魯肅有強大的騎兵,步兵也發展到五萬人,更有強勢的水軍,綜合實力在周圍諸侯中首屈一指。
袁紹只得選擇忍氣吞聲,他可無力同時在南北兩線開戰,且他也沒有足夠的水軍與魯肅抗衡;在逢紀的建議下,從前線調回一千騎兵和兩千步兵佈置在淮河北岸,效果很不理想,還是有大量的百姓逃離。
更讓袁紹感到威脅的是在當年年底,魯肅又派兵攻佔了荊州江夏郡桐柏山以東的平春、西陽等四縣,控制了南部三關,在其地設立了淮西郡,郡治在西陽城;袁紹放棄的戈陽縣和期思縣又被魯肅接收,劃歸淮西郡管轄,繼續接納北岸的流民。
連荊州江夏郡、南郡和南陽郡的很多百姓為躲避戰火,紛紛通過武陽關等幾個關口逃來,魯肅全部接納,合理安置。
武陽關,又稱武勝關,被人們稱為「青分豫楚、氣壓嵩衡,襟扼三江」的一塊風水寶地,位於桐柏山脈和大別山脈的東西交界處,中國南北地理的中點。
好在魯肅所佔地盤為淮河沖積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有大量的荒地可供開墾,來多少流民都能安置。
魯肅有高順支持,財大氣粗,所有新安置的百姓,每口人每月可得一石糧食,直到第一季收穫後停止,每人可得二十畝荒地,官府提供農具,從第二年開始繳納賦稅,稅額為三成,只是這些耕地百姓只能耕種,無權買賣。
至於他們居住的房屋,只能由他們互助建設了,好在淮河以南地區氣候溫暖,搭個草棚就能住人,對房屋的需求不是非常迫切。
這對那些活不下去的流民來說,簡直是天上掉下的好事。
良好的安置條件,不僅吸引了大量的荊州和豫州的流民前來,連本轄區的大戶人家的家奴、農奴、莊園內隱匿的農夫等也大量逃離,裝扮成逃亡而來的流民,尋求官府安置
第482章魯肅的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