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郡的事情已定,韓遂所部開始搬遷,高順派去的地方官員開始接受各地政權,並開始運作,一切進行的非常順利。
對於金城郡的駐軍,高順與沮授商量好久才定下來。
金城郡地跨黃河東西,高順把郡治設在河東的榆中縣,並把勇士縣和祖厲縣的部分地盤劃歸金城郡,又設立了定西縣,明顯把重點放在了黃河以東地區;西部的金城縣,作為郡治之西的安全屏障。
若是按照高順規定,邊郡僅有兩千五百騎兵和三千步兵的兵力,金城郡的兵力絕不夠用,除非放棄河西地區的防禦。
按照沮授的想法,若是韓遂再次反叛,河西幾縣即便駐守大軍,也無濟於事,白白成為犧牲品,還不如不駐兵,或者少駐兵,僅僅作為偵查之用;像允吾縣,即便駐守三千騎兵,若是韓遂反叛,縣城也會被一鼓而下,白白損失三千官兵,得不償失。
高順卻不這麼認為,好不容易取得的地盤,若是不駐軍,這些地方很快便成為蠻夷的牧場,等於壯大了蠻夷的實力,不利於將來剿滅他們,所以,河西五縣絕不能放棄。
仔細思慮之後,高順決定重點建設金城縣對岸的枝陽縣,作為河西五縣的經濟中心和軍事中心;在允吾縣、允街和令居等四縣,各駐守一個部曲的騎兵,維持當地秩序,並負責警戒西寧郡的蠻夷;在枝陽縣駐守大軍,隨時支援其他四縣,或者堅守待援。
枝陽縣在黃河北岸,能非常方便的從金城縣或者榆中縣得到補給和支援。至於河西五縣的漢人百姓,樂意內遷的便內遷,不願意內遷的繼續在原地居住,全憑自願。
沮授品味着高順的方案,感覺比他考慮的要全面很多,枝陽縣面河而建,若是繼續加高加固,加強防禦,即便駐守少量的官兵,韓遂來攻,也能堅持到援兵的到來;在河西有這麼一個橋頭堡式的堅城作為落腳點,便於組織對河西的支援或者反擊,對韓遂有着很大的震懾力。
對於駐守人員,高順決定調駐守蕭關的孫觀為中郎將,駐守枝陽縣,負責金城郡河西五縣的防禦,配備五千騎兵和五千步兵的兵力。
本來高順想調走麴演去雍州或者去蕭關擔任別部司馬,沮授反對,怕削弱了麴義的力量,不利於三郡的穩定,也擔心影響到麴義的情緒。
高順知道麴義性格高傲,怕他想不開,便接受了沮授的建議,另調李蒙為蕭關守將。
隨後涼州地區兵力調動不斷。
孫觀單身來到狄道縣,被任命為中郎將,接收五千騎兵和五千步兵,前往金城郡駐紮;李蒙被任命為蕭關守將,只身前往蕭關,接管孫觀的部隊;馬騰被任命為軍司馬,接管李蒙的五千騎兵,總兵力達到一萬,調武關駐守;此舉是將李蒙和他的軍隊分離,便於對李蒙和他原轄軍隊的管理。
別部司馬龐德被調回狄道縣,被任命為中郎將,所轄官兵增加五千騎兵,調冀州駐紮,歸李強指揮,所轄官兵的家屬一起前往冀州安置。
中郎將臧霸和范財的兵力各增加五千人,達到一萬五千人,在軍司馬的率領下從狄道縣出發,分別前往冀縣和華陰縣;高順計劃,等涼州的這三郡穩定之後,范財便沒有繼續在冀縣駐紮的必要了,可調回長安駐守,那時,只需加強陳倉城的駐軍,既就近可支援武都郡,也可隨時支援西部三郡。
隴西郡和金城郡的都尉皆為系統高級武官,各轄兩千五百騎兵和三千步兵;兩郡太守以及各級文吏、縣令等也是系統官員。
黃衍由隴西郡郡丞改任沮授的參軍,接替楊會的位置;高順主要考慮到他曾是叛軍的主要文官,不放心把他放在隴西郡,另外,考慮到他的年齡和閱歷,足以承擔涼州外事,算是廢物利用;能離開涼州蠻荒之地,且便於接近州牧和軍師,此後機會多多,前途更加光明,黃衍欣然接受。
殺虜將軍麴義到大夏縣駐守,增加五千步兵和四千騎兵,實力更加強大。
高順加強麴義所部力量還有一個目的,若是韓遂以後敢於反叛,麴義可率軍從南線直插湟中地區,打擊韓遂的老巢,切斷他的歸途;短時間內,他的主要目標乃隴西郡南部的白馬羌以及郡內的諸多羌人小部落。
所俘虜的韓遂的官兵以及先零羌和北地羌的青壯,被安排修築、平整、擴寬從榆中縣,經定西縣到冀縣
第459章中原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