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郡和武陵郡屬於朝廷的地盤,但是幾乎沒有漢民,武陵郡還有一些蠻夷,長沙郡連蠻夷都沒有,沒有稅收,郭汜等人的軍隊和家屬必須自己種糧食,單靠秦關每月送來的那點支援,杯水車薪。
好在長沙周圍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每年至少能兩熟,收穫快。
朝廷享受着秦關每月送來的物資,不用如以前那麼困難了,皇帝和大臣們已無銳氣,過一天是一天。
最近幾年沒有戰事,也多年沒有新招募士兵了,很多士兵在部隊服役多年了,高順便有了讓他們退役的想法,像此前的薛銀,退役對他來說是一種解脫,可以安享晚年。
與馬貴和李強等人商量了一下,眾人皆非常支持他的決定,只是不能一下子全退了,可以慢慢來,並商量好了退役的政策和待遇等,講究公平對待每一位官兵。
拿着他們三人定好的政策,高順又諮詢戲志才和賈詡的意見。
為了減輕官府的負擔,也讓官兵與家人團聚,過上普通人的日子,戲志才和賈詡皆未提出反對意見。
年齡到45歲的士兵必須退役,每在部隊服役滿一年,可以加發一個月的薪俸作為補助。
對於軍官,每高一級,退役年限相應延遲,中郎將的退役年齡為55歲,別部司馬退役年齡為53歲,軍司馬的退役年齡為51歲,軍侯的退役年齡為4歲,屯長的退役年齡為4歲。
高順準備對文官的退休年齡也做限定,待條件合適的時候再公佈實施。
有些官兵高興,有些官兵對部隊戀戀不捨,但是他們對高順的補助標準都很滿意。
這麼多官兵相繼退役,很多軍官下轄的士兵已嚴重不滿編,很多崗位只得裁撤或者合併,戲志才根據需要,又對各州兵力做了重新部署。
根據高順的意思,益州和平州的軍隊必須滿編,廣州和交州的軍隊也要滿編。
如此大規模的裁兵,蔡邕不由擔心的問道:「魏公,若是兵力過少,如何保證天下穩定?」
高順解釋道:「哈哈,兵力過多,百姓負擔過重,天下更不穩定,使部隊保持在一穩定數量便可。」
蔡邕擔心的說道:「軍隊的數量過,軍官提升的機會少,若是突發戰事,如何是好?」
這讓高順心中一動,說道:「順已有解決之策,從每年天下選拔強勇之士,授予舉人之位,可作為備用軍官,戰事來臨,可隨時擴編軍隊。」
舉人是指被薦舉之人;漢代取士,無考試之法,朝廷令郡國守相薦舉賢才,因以「舉人」稱所舉之人。
蔡邕安心的說道:「好,如此甚好!」
高順感覺,若是武舉人選拔考試能順利進行,可為此後的文官考試做個表率,到時候的阻力會減少很多。現在是過渡階段,他可以用系統高級文官,但是他的後輩卻沒有這個優勢,只能從天下選拔可用之士,避免被士族壟斷朝廷用人。
心動不若行動,高順還是先諮詢李強和馬貴的意見,在得到他們的支持之後,又與戲志才和賈詡等人協商。
眾人皆非常支持高順的決定;特別是賈詡,早已看出高順有考試選拔人才的意向,若是先從武將開始選拔,阻力會小很多,形成慣例,將來文官選拔的時候,就幾乎沒有阻力了。
由戲志才和賈詡制定細則。
他們把選拔分為縣郡一級的選拔、州一級的選拔和天下佼佼者的選拔,三個批次,根據每州郡人口的多寡,制定了每州郡推薦人數的標準。
又對選拔時間,身份,年齡等做了諸多規定;對於監視考核人員的身份做了規定,以及細化對作弊人員的處理措施等。
高順又做了補充,郡縣選拔為第一年的春季,州選拔為當年的秋季,最終的天下選拔定第二年的春夏之交;這樣的話,每兩年循環一次,要是一年選拔一次的話過於匆忙。
對於天下第一名,則授予冠軍郎的稱號;第二名為榜眼郎;第三名為探花郎。
又要求戲志才等人以及李強和馬貴等人皆參與這次武舉人選拔考試,發現弊端或者不足之處,要及時調整、更改,力求做到公平、公正,選拔可用之人。
李強和馬貴又被要求制定具體考核辦法、流程等,並要求多諮詢現役武將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