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三年,黃忠平定平州蠻夷,將邊境向北擴展千里,向東擴展八百里,刻石勒功而回。
鮮卑部落被徹底殲滅,融入夫餘人之中;夫餘人退至黑龍江以北,高句麗人向東北方向逃出千里以上。
高順加封黃忠,食邑增加千戶,與郭嘉同。
次年,黃忠救治無效,病逝於任上;其子黃敘遷中郎將,兼任遼東郡太守。
該年,呂布獻兩千一百鮮卑俘虜於洛陽。
通過服飾和髮辮等,以及略懂鮮卑語的人介紹,高順估計,這可能是拓跋部落,心中大安,又減少了他的一塊心病。
斬首鮮卑首領,餘眾賣為奴婢。
厚賞呂布,加食邑五百戶;封戰死的魏續為列侯,其子獲食邑五百戶。
高順道:「奉先,現在這個年齡了,奉先該退休歇息了吧。」
呂佈道:「陛下,臣現在這幾年,才感覺活的舒心,怎能退休?臣要世代為朝廷鎮守邊郡。」
高順繼續勸道:「邊郡寒苦,該讓年輕人去接受鍛煉;奉先奔波半生,也該至內地,安享晚年了。」
「哈哈,臣不老,再守二十年邊疆也無問題,再說了,臣走了,還有我兒,定為陛下守護好北方;臣長於邊郡,在那裏生活的才自由,這內地啊,好是好,規矩太多了。」
高順審查其子的屬性,武力值1,智力56,大喜,這在後輩人中,已是難度的將才了;而呂布此時已六十多歲了,已無威脅了,於是冊封呂布為五原侯,鎮守邊郡。
該年,韓遂死於任上。
於是,高順急忙任命楊弘為交州刺史,把馬騰調回,避免其死於任上。
此時,高順在南部沿海地區所設的港城,已發展的非常繁榮,全都連成了片,中間修築了三丈寬的大路。
同時,將陳宮、陳群等人從西域調回,任班智為西域大都護。
這時,西域三十多個國家完全臣服於朝廷,國王、世子、王后等的冊封,皆需經過朝廷,僅需班智在西域維護商路便可。
新設南中州,原益州郡改為雲南郡,任黃權為南中州刺史,李嚴為南中州中郎將。
此時的南中地區已逐漸納入管轄範圍,三丈寬的馳道直達永昌郡,益州郡滇池縣已成繁華的交易中心和政治中心,所有的太守和縣令、長等皆為朝廷任命,對當地土人,實行都司管理模式,每縣都有一世襲的都司,專管當地土人,而轄區卻大大減小,僅相當於一鄉。
隨後,高順令太子監國,他則帶領水軍大都督東渡,分別戰領後世朝鮮半島的南部,在這裏放下五千對系統夫妻,並大肆向朝鮮半島移民,增加當地的人口。
又東渡日本,先戰領九州島,命名的新州島,後進攻本州。
此時,日本尚處於奴隸制度時期,為倭人,大小國家有一百多個,相互戰亂不斷,但是實力皆非常弱小;通過殘酷的殺戮,統一本州島,廢除天皇制度。
隨後,高順在兩島各佈置系統夫妻萬對,也發動民間力量,向兩島移民,並冊封三個皇子,分別為朝鮮王、新州王和本州王,使之成為藩屬國。
中華五年,台灣島上已發展到五座城池,高順又封一子為台灣王;在澎湖群島設立港城,為中轉站,加強台灣與內地的聯繫和移民。
台灣當地土著,被從平原地區驅離或者抓捕為奴,平原肥沃地區漸成漢人耕作地區。
高順把四位皇子的智力皆提升到了5,絕對能稱霸一方而不會受到蠻夷的欺負。
大力發展造船業和航海業,廣州番禺漸成南部最繁華的貿易中心。
在江南地區,形成了以武昌、金陵、福州和番禺為中心的四座大城;在江北建設了下邳和襄陽兩座與鄴城不相上下的大城。
經過幾年的運作,周邊已無威脅到魏國的勢力,高順開始為交接權力而安排後事了,他準備,在太子四十歲時,便讓其登基。
而太子沒有經過他的提升,智力、政治和武力值皆已超過0,令高順非常高興,可以放心的把朝廷交給他了。
經過這次地盤的擴展,高順的系統又升一級,而下一級需要的地盤為1500萬平方公里,而通過這次升級,高順對升級更是充滿了希望。
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