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黃家有多人因桀驁不馴被官府忌憚而被殺,先有黃昂殺太守而造反,黃昂被殺後,黃華又繼續造反,後因恐懼而投降。
今世,由於高順的原因,涼州沒有歷史上那麼混亂,所以,黃家非常慎重,凝聚家族之力才造反,勉強控制酒泉郡,使得黃家內部更加團結,一致對外。
眾人智商、能力差距很大,所以反應各不相同,有人只知咒罵,有人建議向西撤退,以玉門關防禦漢軍的進攻,有人建議求救於敦煌郡大族,並與之結成同盟,共同對付官府,割據西北;當然,也有人建議投降官府,保持家族昌盛。
族長黃儁見眾人態度迥異,很難達成一致意見,只得獨斷專行,以族長大權命令諸人行事。黃儁年齡已大,更是老奸巨滑,一切出發點皆以家族為重;他看出了官府收復河西四郡的決心,也知道官府現在的實力,只是輕易投降,多年的努力化為泡影,心有不甘,最終決定分批行動。
於是黃儁分別接見諸人,做出不同的安排,一方堅決抵抗,若是事不可為,可死戰,也可撤往敦煌,或者逃往西域;一方則投降官府,為家族留下昌盛的種子。
兩方的領頭人分別為黃昂和黃華;黃昂耿直,黃華狡猾,族長對兩人的性格瞭然於胸,如此安排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的長處,對家族最為有利。
徐榮看問題自然比程武更加長遠,他不僅要收復酒泉郡,而且要收復敦煌郡,讓西域諸國前來朝拜。
所以一邊準備軍事進攻,一邊派人秘密前往敦煌郡,分別聯繫索家、陰家、宋家、氾家、曹家等敦煌大族,官府對他們以往行徑既往不咎,希望他們投靠官府,合圍酒泉郡,此所謂遠交近攻;否則的話,等大軍到來,絕對要殺他們雞犬不留。
漢時,敦煌郡已有眾多的沙漠,非常乾旱,每個綠洲都有一強大的家族駐守、經營;家族眾多,心思不齊,更容易策反。
這些大族不僅在敦煌郡有影響,在酒泉郡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徐榮現在的大軍完全可以平推酒泉郡和敦煌郡的土豪,只是他更希望用主公高順一貫的辦法,花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利益,保持實力,才能更好的震懾西域諸國。
為了配合各處的策反,給西部兩郡的豪族施加壓力,徐榮令大軍齊聚觻得、昭武兩縣,隨後令曹仁進駐敦煌郡會水縣,韓遂進駐敦煌郡表氏縣,令韓遂通知羌人起事。
羌人從南部山區出兵,佔領樂涫縣,中郎將馬騰前去接管,羌人隨之沿南部山區,向西部的延壽縣進軍。
羌人豪帥為了能滿足漢人官府的要求,允許他建立羌人道,不顧及部民的傷亡,拼命進攻,延壽縣很快便被攻克。
此時,郡內其他被黃家壓制的小土豪和遊俠見有機可趁,便組織隊伍,對抗黃家。
漢朝是遊俠橫行的時代,任俠之風四處興起,楊阿若就是當時西涼有名的少年遊俠。楊阿若雖然武藝高強,性格火暴強狠,但卻長的十分俊美,屬於那種「見之如好婦,奪之如猛虎」的類型,在西北的少數民族羌胡人中間有很高的威望,董卓進軍洛陽前,曾經要召納他進入帳下,但他卑薄董卓的為人,嚴辭拒絕了。
自持實力不夠強大,楊阿若組織胡人和小土豪,佔領了酒泉郡西北的沙頭縣。
敦煌幾家大族見漢軍來勢兇猛,便組建聯軍,搶在楊阿若之前佔領酒泉郡的干齊縣。
至此,對黃家已形成合圍之勢。
羌人造反,小土豪作亂,黃家見大勢已去,便立即行動;家族一分為二,黃華帶領部分家族成員留守酒泉郡治,準備投降官府;黃昂帶領部分家族成員隨匈奴人向西撤去,不過他們沒有在玉門關停留,而是沿大道一直向西,穿過敦煌郡,前往西域。
他們確信,他們雖然不能力敵官府,卻能憑藉他們現有的實力,在西域佔有一席之地。
楊阿若佔領的沙頭縣和敦煌聯軍佔領的干齊縣皆沒有敢出城攔截,眼睜睜的看着他們離去;他們能靠堅持防守,卻不敢與匈奴人進行野戰。
程武感覺徐榮的考慮比他更長遠,對用兵更勝一籌,不僅能順利收復酒泉郡,敦煌郡也可一起收復;他對高順更是佩服,先解決匈奴人,後解決羌人,河西問題迎刃而解,若是早有此形勢,或許他也能完成對
第558章收復酒泉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