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現在也是高順的夫人之一,已生下一子一女;蔡邕便是高順的岳父了,他一直在鄴城負責教授高順的兒子們以及眾高官的子嗣;這次藉機推薦他的弟子顧雍和王粲出仕為官。
顧雍少時受學於蔡邕,弱冠即任合肥縣長,歷任婁、曲阿、上虞縣長,所在之處皆有治績;後被秦關驅逐北上,只得投奔蔡邕,做蔡邕的助手。
王粲更是以文采著稱。
蔡邕很少求高順辦事,這是第一次,高順不好推辭,且這兩人皆非常優秀,便欣然應允,任命顧雍為豫州合肥郡太守,接替龐德的位置;王粲為將軍府主薄,為軍師祭酒戲志才的副手,主要負責起草書檄、軍令等文字。
蔡邕對高順的安排非常滿意,認為高順有知人善任之能,如此安排能發揮二人的特長。
自古人們皆有攀比之心,大儒也不例外。高順對顧雍和王粲的任命,卻引起了孔融的不滿,他推薦的兩位才子司馬朗和司馬懿僅被高順任命為縣吏,而蔡邕推薦的人卻為太守和主薄,差距太大了,這是抽他的臉,影響他在士族中的威望,讓外人認為他無識人之能,便親至鄴城尋高順理論。
這也是眾多士家大族不滿高順行為的表現形式之一,孔融只是大族推出的代表而已。
今世青州環境比較穩定,孔融生活比較安逸,所以子嗣年齡比歷史上出生要早,現在已有兩女一子;前妻生一女,續妻生一子一女,兒子15歲,女兒13歲,長女已與泰山郡羊家成婚。
高順同意其子參加青年軍,孔融方消氣。
隨後高順設宴招待孔融,蔡邕作陪。
蔡邕與孔融、泰山郡羊家皆有很親密的關係;蔡邕的小女已與羊家定親。
宴會後,蔡邕向孔融提議,不若與高順結為親家,這樣的話,對儒學的發展極為有利;他倆都意識到高順打壓儒學之意。
這對孔融來說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世子得蔡邕親授,才情不下高順,體魄健壯,外表更是俊秀,便問道:「不知魏公何意?」
蔡邕笑道:「哈哈,邕為其師,豈能無做主之權?」
孔融認為蔡邕想當然耳,沒有在意。
第二天蔡邕便以此事諮詢高順意見。
高順感覺世子比孔融之女僅大一歲,年齡相當,孔融家世也很好,內心非常同意,他還想起孔融子女關於「傾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典故,兩個幼兒竟然令曹操恐懼,殺之而後快,認為她定是非常聰慧,只是不知其外表如何,若是世子不喜歡也白搭。
於是便令孔融子、女一起來鄴城,待見過面後確定;孔融本來是興師問罪的,現在與世子聯姻,對他來說是意外之喜。
天下大勢已定,這些文人看的更加明白,高順稱帝是早晚的事情,世子將來也是皇帝,那他的女兒便是皇后;對於孔家來說,即便忠漢,也無力改變當前結局,不若接受,保持家族和儒學昌盛。
事後,高順諮詢許婷的意見。
許婷知道兒子與兄長許林家的女兒一起長大,關係很好,有意促成此事,現在高順諮詢,她不能隱瞞了,否則將錯失機會,便直言相告。
這樣的話,對許家的發展極為有利。
這個時代,表親之間成婚者不在少數,高順卻知道其中的危害,堅決拒絕了許婷的意見。
許婷認為高順的態度過於蠻橫,是對許家的不滿,便又阻梗道:「孟文、孟珍等人的女兒皆非常聰慧、美貌,且從小一起長大,知根知底,性情脾氣相投,他們也有意與世子成親,何必選擇一位外人?」
許婷的話令高順無從反駁,與李強、馬貴等人成為親家也許是最好的選擇;不過他已令孔融之女前來了,只好聲言見過面後再確定。
許婷的話也引起了高順的注意,隨後魏公府發出告示,嚴禁男女血親三代之內成親,男方的血親即便五代之內都沒有結親的,難的是女方的親戚,高順明白,在科學不發達的年代,單憑一張禁令是無法阻止民間近親聯姻的,所以他只定三代,便是為了減少阻力。
許婷見高順發佈此令,認為是故意與她賭氣,心中更是不滿。
高順仔細解釋幾次,方打消許婷的疑慮。
月後,孔融之子女到達鄴城,高順親自接見,先是審查其
第566章結親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