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以東的事情,劉協就算知道也管不了,更何況賈詡、李儒奉命組建的天眼還沒將活動範圍散佈全國,此時的劉協對潼關以東的事情就如同瞎子跟聾子,至於那些過往客商所帶過來的傳言,聽聽就好,當真就完全沒必要了。
劉協這段時間的生活很有規律,上午習武,下午隨王允念書,到了晚上則是自己溫習。劉協並不反感有規律的生活,可總是這樣是人也都會感到厭倦。只是現在需要劉協出面的事情實在是沒有幾樣。各地如今都在休養生息,雖說隴西郡的李傕郭汜讓人不能放心,但終歸還沒有傳來他們起兵造反的消息,朝廷不可能主動去尋李傕郭汜的麻煩,至少目前不會。這樣一來,劉協也就成了一個閒人。
不過劉協天生就不是一個閒得住的人,尤其是在扶風人馬鈞被扶風郡守馬日磾讓人送到長安以後,劉協算是終於找到事情做了。
馬鈞,三國著名機械發明家,發明過織綾機、指南車、龍骨水車等等重要器械。劉協一開始也懷疑這個馬鈞與自己所知的那個馬鈞並不是同一個人,但在看到馬鈞所改良的新式織綾機以後,就算這個馬鈞只是同名同姓,劉協也不打算放過眼前這人。老式的織綾機十分笨重,踏具多達五十或者六十,而經過馬鈞的改造,新式織綾機的踏具只有十二個,這不僅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更讓操作者可以輕鬆許多。
劉協屬於理論派,他知道諸如曲轅犁、翻車等重要農具,也知道這些農具的外形和作用,但問題是讓他親手做一個出來就不行了。劉協試過,結果做出來的東西慘不忍睹。而馬鈞屬於行動派,說話雖然結巴,但做東西關鍵是手而不是嘴。劉協與馬鈞就像是魚與水的關係,通過馬鈞那雙手,許多具備實用價值的工具一件件的出現在劉協的面前。
曲轅犁、翻車這類的農具在製造出來以後便被劉協下令大規模製作,王允雖然一開始表示反對,但在親眼見識了曲轅犁的耕地效果以後,立馬閉嘴不言了。對於劉協,王允基本上還是很滿意的。除了劉協有時有些過於隨和,不知上下尊卑外,其他方面的表現還是叫王允覺得上天垂憐,還是留給了大漢一個重振的機會。
「聖上這是要帶老臣去哪?」王允忍不住問劉協道。本來今天王允打算給劉協講漢書,結果卻被劉協給拉出了宮,說是有件大事要讓王允親眼看看。王允幾乎已經有些習慣劉協時不時的給自己一點「驚喜」,也就沒有拒絕,隨着劉協出了宮。但現在又出了城,這就讓王允有些擔心了。雖然如今長安城外的治安還算不錯,沒了西涼軍那幫土匪,可眼下劉協身邊除了自己這個老不中用的,就只有王越以及幾個親兵跟隨,這要是遇上了麻煩……
「王師放心,有王越在,一般宵小威脅不到我們的安全。」劉協笑着安慰道。王越在病好之後就接替典韋成了劉協的保鏢頭子。這是劉協的決定,典韋還年輕,如今也才剛過三十歲,學什麼都不算晚。劉協不希望典韋將來只是一員猛將,不會可以學,有徐晃這樣一個治軍嚴謹的練兵高手在,讓典韋跟着去學點,沒有壞處。
至於王越的高徒史阿,劉協也曾向王越打聽過史阿的武藝,王越告訴劉協說史阿的劍屬於刺客之劍。這正好與劉協準備讓史阿做的事情相合。賈詡、李儒奉命組建的情報部門天眼除了在將來要擔當朝廷的眼睛,在必要的時候更要充當一雙手。而賈詡、李儒都不是可以訓練好手的合適人選,史阿去了正好彌補天眼的短板。王越知道劉協對史阿的安排,並沒有反對,因為他也覺得劉協的安排正符合史阿的條件。而且更關鍵的一點,王越雖然一輩子沒當成官,但他對官場上的一些事情卻還是心知肚明的。在官場越是風光的人,下場往往越悽慘,自己的徒弟是什麼性子,王越清楚,現在可以藏在暗處為劉協效力,以劉協的心性,將來肯定不會虧待了史阿。
聽到劉協的誇讚,坐在馬車前面的王越笑了笑,也對王允保證道:「司徒放心,只要有王越在,必不會讓聖上有任何閃失。」
王允聞言也只能搖頭,劉協不肯說的事情,自己怎麼問都不會說,既然不肯說,那就等到了地方以後自然就知曉。
帶着一絲好奇的王允被劉協帶到了霸橋附近的一處大宅院,等進去以後王允才發現這裏是個作坊。
不用王允開口詢問,就見劉協沖人群中的馬鈞招招手,
第二十四章 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