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是三國里的牛人一枚,雖說三國里的牛人多如繁星,但周瑜卻可以稱之為牛人中的牛人。赤壁一戰,不僅打敗了有一統天下之機的曹操,更直接影響到了之後的天下格局,要說諸葛亮隆中對里的三分天下構想,最大的功臣就是周瑜。
沒有周瑜在赤壁擊敗了曹操,諸葛亮給劉備描述的美好未來就僅僅只是鏡中花,水中月。當時的劉備,兵不過萬餘,將不過關、張、趙,寄人籬下於江夏太守劉琦處,而整個荊州的大部分,已經隨着荊州投降派蒯越、蔡瑁一併投降了曹操。
若是曹操沒有急於取江東,而是掉頭去取巴蜀,以劉璋的黯弱,很有可能不戰而降,那樣一來,諸葛亮想要三分天下的野心也就沒了施展的舞台。
但曹操在赤壁敗了,為何諸葛亮非要讓關羽立下軍令狀守華容?從曹操先後中伏來看,諸葛亮不可能想不到曹操必走華容,也一定能猜到以義氣為重的關羽會放走曹操。但他為何明知如此還讓關羽守華容?原因只有一個,因為那時只有曹操活着,才更利於實現他的三分天下的構想。
曹操戰敗,江東大勝,士氣如宏,一旦曹**在了南方,曹氏為爭奪繼承權必陷入內鬥無暇他顧。而那時的劉備,是沒有資本與江東爭奪天下的。唯有曹操活着,才能牽制江東,讓劉備亂中取利。
事實上也正如諸葛亮所預想的那樣,關羽放走了曹操,北方曹氏雖赤壁慘敗,但底力尚在,周瑜率部攻打南郡受阻,劉備趁機奪取了荊南四郡,有了存身之所。再然後天妒英才,周瑜在攻打南郡時受傷,之後又在有意搶先奪取巴蜀時染重病亡故,年僅三十六歲。
演義里說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那純粹就是老羅為了襯托諸葛亮的高大上而在故意貶低周瑜。試想若是個氣量狹隘之人,如何能夠令手下將士心服口服,即便是與周瑜不怎麼對付的江東老臣程普,又怎麼會說出與周瑜相處甘之若飴的稱讚。
周瑜之死,無非是兩種原因,一種就是如史書記載那樣,突染重病,不治而亡。另一種則是陰謀論,非天災而屬人禍。赤壁一戰,周瑜聲名遠揚,但同時也犯了為臣之道的大忌。功高震主啊,孫權不是孫策,周瑜與孫策不僅有君臣之義,更有兄弟般的情誼。而與孫權,僅僅只有君臣名分。孫權看重周瑜,那是因為周瑜的才能,但這不代表孫權就願意看到周瑜這個臣子爬到自己的頭上。江東只知周郎卻不曉吳侯,孫權又怎麼能接受得了。解除周瑜的兵權很有可能會激起兵變,想要除去這個隱患,那就只能用些下作的手段了。
劉協很重視周瑜,後世三國類的遊戲裏,周瑜的數值那是很高的,文武雙全里的佼佼者,就是命短了點。
此番對陣周瑜,劉協不敢有絲毫的麻痹大意,驕兵必敗,前車之鑑太多,劉協可不想成為別人日後口中取笑譏諷的對象。
劉協有自知之明,估計自己要是玩心眼恐怕玩不過周瑜。做人最難的就是認清自己,總以為自己有着別人所沒有的優勢,那到頭來絕大多數都會摔個大跟頭。劉協還算理智,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除了擁有一些別人所沒有的知識積累,其實真要論才幹,劉協不過中人之資。好在劉協懂得藏拙,知道知人善用,這才直到現在也沒出什麼大錯。
要對付周瑜,劉協自問僅靠自己是不夠的,為此賈詡、法正、劉曄三人便成了劉協的副手。賈詡的智力足夠應付周瑜,法正擅軍謀,劉曄管後勤,這三人配合,劉協就不信搞不定一個周瑜。至於此時跟周瑜在一起的曹操,劉協準備親自對付。倒不是劉協對戰勝曹操有什麼殺手鐧,而是周瑜和曹操之間存在誰聽誰的矛盾,周瑜不可能將手中的十二萬人交給曹操指揮,而曹操也不可能聽從周瑜的調遣。二者別看此時合兵一處,但遲早還是要分兵行事。劉協不指望自己可以搞定曹操,但只要將曹操拖住,給賈詡等人擺平周瑜爭取到時間就夠了。
本來長安還關着一個郭嘉,可劉協實在是不放心讓郭嘉幫着自己對付老曹。不光光是郭嘉,像此時在朝廷中任職的曹昂、曹彰,劉協在出兵以前也找理由將二人打發去了西域,聽從呂布的調遣,美其名曰不願看到父子相殘的人間慘事發生。
戰場相見,看到久仰大名的周瑜,劉協不由有些激動,歷史名人吶,雖然是處入敵對的關係,但這並不妨礙劉協對周瑜的好感,唯
第二百零三章 陣前閒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