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最要緊的就是要有自知之明,劉協很清楚自己是塊什麼料,後世流水線教育制度下的產物,借着知識大爆炸的機緣,對許多事情一知半解,但具體該如何做,劉協就要抓瞎。
論治國,劉協比不上荀彧;論謀算,賈詡一隻手就能耍的劉協團團轉;論奇思妙想,劉協更是拍馬也趕不上有在後世有三國發明家之稱的馬均,而這只是文這一方面。至於武的方面,論個人武功,能夠勝過劉協的數不勝數,那些自小便接受名家指點,勤學苦練的猛男們,又豈是劉協這個跟隨童淵學習了幾年槍法的人就可以相提並論的。而論排兵佈陣,戰場指揮,劉協雖然在來了這邊以後也讀過幾本兵書,但真要上了戰場,紙上談兵那是會害死人的。
好在劉協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缺點在哪。而他唯一的優勢,那就是他是大漢天子,代表着漢室的正統。許多人想要實現自身夢想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漢室如今雖然勢微,但數百年的統治,早已深入民心,許多人並不希望看到大漢朝就此沉淪。像荀彧、趙雲這種人才中的人才,精英中的精英,會選擇投效朝廷並不是因為劉協身具王者之風,王八之氣一放,他們便納頭就拜。只不過是劉協的運氣好,他的身份代表了漢室的正統,要是劉協並不代表漢室正統,換個阿貓阿狗,荀彧、趙雲等人開始也會選擇投效,但若日後發覺所投效的人並不值得投效,他們也是會選擇離開。
憑良心講,劉協做的還算不錯。因為有自知之明,劉協沒有選擇大權獨攬,而是選擇了放權。除了兵權緊抓在手,其他的權力,劉協都交給了別人負責。從目前來看,朝廷的實力蒸蒸日上,大漢的威望也在逐漸恢復,雖然還有諸侯割據的存在,但朝廷也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提心弔膽。哪怕是出現最壞的情況,朝廷也有能力去平定諸侯的反抗,既然這樣,那些心向大漢的有識之士自然紛紛奔赴關中,於公於私都不是什麼不好的選擇。
如今的大漢,早已不是當初董卓剛被剿滅,朝廷提心弔膽的時候,隨着荀彧、趙雲等人的不斷努力,昔日人口凋零的關中正在逐漸恢復往日的繁榮,而一個穩定的後方,無論是對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朝廷所需要的。雖然朝中百官對天子親征這點還是感到不妥,但劉協手握兵權,他自己堅持,百官最終也只能妥協。劉協已經用往日的實際行動向百官證明了自己不會獨斷專行,而有趙雲、張遼這些知兵的猛將在側,量那個徹里吉也翻不出什麼花樣來,朝中百官所需做的,一方面是抽調物資為日後妥善安置西羌百姓,收買其心做準備,另一方面則是安撫已在境內的百姓,讓他們儘快過上安定的生活。
朝堂上的事情劉協並不擔心,有荀彧、鍾繇這幫能吏在替他盯着,即便會出一點小差錯,也會很快就被糾正。劉協此時需要解決的,就是來自西羌的徹里吉。
劉協沒打算一開就主動出擊,一是考慮到對徹里吉的鐵車陣尚未徹底了解,貿然出擊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二則是雙方具是騎兵,但漢軍擅長守城,借城牆之利,可以消耗徹里吉手上更多的羌兵。至於徹里吉會不會分兵出擊,劉協倒是不那麼擔心,他手下的兵馬皆可成騎兵,一旦徹里吉分兵,那自己完全有機會集中優勢兵力解決徹里吉分出去的各部兵馬,相信徹里吉不會幹那種傻事。
西平郡的西都是西平郡的郡治,自被朝廷納入朝廷的統治後,賈詡更是命人對其進行了不止一次的加固,而且所用的材料那不再是過去那種混合了童子尿等種種材料的夯土,而是採用了水泥。
這水泥的製作劉協所知的也不全面,可他有馬均呀,這個三國時代的發明家果然不同凡響,如今大漢所用的許多新鮮事物,都是馬均通過劉協口述,然後自行琢磨拿出的成品,而這水泥的誕生,馬均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有了水泥這種建築材料,想要加固城牆也就不是什麼難事,只要時間充足,想要修成多堅固的都沒問題。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這玩意還沒有被普通大眾所接受,現在的主要用途,還是修建關隘城塞,民用上的並不是很多。
徹里吉沒有tnt,更不會製造炸藥包,他想要攻破西都,唯有拿人命來填。望着高高的城牆,徹里吉的心裏不由暗暗嘆了口氣。
「大王,讓俺先去給漢軍一點厲害嘗嘗。」越吉湊過來向徹里吉請戰道。
第一百二十五章 初戰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