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雲約莫是寅時(約凌晨四點)才將耶律宏基的部隊驅逐,而午時,耶律宏基的部隊就開始攻城了。好在楚雲手裏雖然沒有軍隊,但是調動百姓幫忙守城,防守起來也不是那麼艱難。
這時候並非是眾志成城,而是楚雲用武力脅迫的,沒辦法,那些老百姓為了活命,自然就得幫着楚雲守城。
這樣做其實有違楚雲心中的道義,但楚雲更珍惜難得的勝利果實,潼關經過一得一失,如果再丟了,對大夏造成的危害,絕對比死一個城池的百姓要大很多,至於楚雲自己的名聲……
emmmm,他是讓李毅去做這些事的。
背黑鍋這種事情,當然是要別人去干咯!
說起來,也是因為燕國人也是會玩套路的,早些年,燕國雖然屢次犯邊,但對百姓,也很少殺戮,而攻下雁門關之後,死人肯定是死人了的,但是他們並沒有大規模屠城,只是將大夏子民往南驅逐。
這雖然是陰謀中的一環,但是,這也讓大夏人心中有了一種感覺,那便是燕國人也不是很可怕的,那麼,誰得了城池,對他們又有什麼影響了?
百姓永遠只是需要過安穩的日子,至於那些忠君報國的思想,其實也僅僅存在於被洗腦了的人群中。而歷史也證明了,朝代更迭的時候,也只有那麼一部分死忠會以身殉國,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投降,然後繼續過自己的日子。
如果燕軍動輒屠城,那大夏的百姓可能還會有些反抗的心思,現在至少是沒有的,所以楚雲也只能採取強制措施了。
守城你可能會死,不守城馬上就死,這是楚雲給出的選擇題,楚雲也是萬萬沒想到自己居然有天成為了大反派,內心也很是憂傷,不過這時候做出的這種決定,也沒有人來質疑他,也沒有人能質疑。
戰爭是非常激烈的,特別是在面對窮途末路的燕軍的時候,激烈不足以形容,應該說是慘烈了。耶律宏基回去之後沒有多久就被隨軍的醫師給救活了,咳咳咳,本來也不是致命的傷,只是位置有些嚇人而已。
耶律宏基處理好了傷勢之後,第一個命令就是調遣全軍撤退,但這時,他收到了後方的戰報。武繼業帶着軍隊在衝擊軍陣,但一直是試探性的攻擊。
這是最開始的戰報,之後又有火速急報,說武繼業的軍隊已經開始全力進攻了。
這兩個戰報分先後到了耶律宏基手裏,耶律宏基看到這個戰報,頓時氣的吐出了一口血。
他哪會不明白這是被楚雲詐了一次?若是真的一切都在被算計,那麼武繼業那邊的進攻就不會有試探性,而是一開始就窮追猛打,試探,說明武繼業也不是很清楚情況,應該是看到了那個信號,所以回軍,路遇阻攔,在不清楚情況的條件下,只能試探性攻擊。
一想到自己等同於親手把潼關拱手讓人,耶律宏基沒氣死還是好的,他也顧不上生氣,本來良好的局面,現在已經是非常危急了,奇襲就在於一個出其不意,現在他們的位置等於是暴露了,但是戰略目的卻沒有達到,並且自身也陷入了危機之中。
陷入夾擊,騎兵再強,最終怕是也難逃全軍覆沒的下場。所以,耶律宏基當機立斷,決定強攻潼關。
之前,關於潼關的兵力,耶律宏基心中也是有數的,也正是因為心中有數,所以在見到楚雲回來的時候,他反倒在想,楚雲如果只帶着一點點人手,怎麼會有勇氣來反攻?
從一開始就有些動搖,更別說楚雲之後又說了那麼多連自己隊友都忽悠瘸了的話,耶律宏基這次被詐,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決意在這個時候再次強攻潼關,並非是他對楚雲有執念,就為了報一箭之仇,而是他在兩條路擺在面前的時候,他選擇了那天瘋狂的不歸路,而沒有選擇那條看似穩妥,卻會成為一生恥辱的道路。
鎮守潼關的軍民熱血灑遍了潼關的城頭,主將還是李毅,雖然他被架空了,但現在他還是負責防守的,而楚雲則是默默地躲在後方,默默搜刮昨天燕軍沒來得及捲走的物資。
因為是守城,潼關這邊的防守陣營死的人要少一些,燕軍那邊死的人更多一點,但是他們已經是不要命了,楚雲這邊的防守漸趨艱難。
未慮勝,先慮敗,戰鬥在繼續,楚雲已經在盤算着潼關城破,他要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