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代消息傳播的速度太慢了,很多青蓮教的人,都只是得到了消息,總部的大佬們造反了,而且還和朝廷打了個六四開。
在楚雲和武蘊兒前往西邊坐鎮之前,其他的青蓮教眾聽到自己總部已經開始搞事情了,而且還有聲有色的樣子,頓時來了精神,既然總部已經開始號召了,那麼他們自然要揭竿而起!
但搞事沒多久,楚雲連破兩關的消息,便迅速傳播開了,但這個時候,叛黨們已經舉起了造反的大旗,得知消息的時候,他們也很懵逼,但是,這個事情可不是說後悔就能當作沒發生的。『』
事已至此,也就只能這樣繼續反下去了。
和西部的動亂不同,其他的地方並沒有發生什麼天災人禍,所以這種造反的規模比較小,純粹是青蓮教當中的一些野心家,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製造出來的混亂。
所謂得到多助,失道寡助,其他地區的青蓮教作亂,都是小範圍的動亂,並沒有獲得大部分的百姓的認可,他們也沒做什麼好事,無非是打砸強燒,甚至是奸淫擄掠。
一時間,青蓮教立刻成為了臭名昭著的教派,這估計是夏瑩在發展教眾的時候,沒有想到過的。
不過,這也怪不得她,一個群體,總會有良莠不齊的,不能期許所有人都是理想崇高的聖人。
這些動亂範圍雖小,但覆蓋區域太廣大了,給朝廷帶來了極大的麻煩,甚至有些縣區淪陷,落入青蓮教的手中。
趙構頭疼的不行,楚雲這邊已經要反攻到敵人總部去了,鬼知道外面又來了這麼一出,這時候也不方便抽調楚雲,畢竟大夏也不是只有他一個能人,而且楚雲也是分身乏術。
「吳愛卿,依你之見,此事該如何處置?」
在朝堂上,趙構開始了日常問計吳敬賢,現在吳敬賢並不是朝堂上地位最高的人,地位最高的,依然是政壇不老松,首輔沈樂,但趙構已經在給人發出信號了,吳敬賢才是他現在最仰仗的人,你們這些老人家,就站在旁邊看戲就好了。
沈樂是波瀾不驚,寵辱皆忘,這就是別的內閣大臣幾乎都換了一茬,只有他還站在這裏的原因。
就好比那個禮部尚書,在趙構登基前狠狠地得罪了趙構,還想着趙構登基後他只要不犯錯就能穩穩狗到退休,結果,趙構趁着自己納妃這個時機,硬是將一個操辦不力的罪名,安在了他的身上,活活把他擼掉了。
明眼人都看出來這是趙構刻意的打壓了,因此,在革職之後,這位前禮部尚書也是充分感受到了官場的人情冷漠,最終淒涼地離開了京城。
閒話稍提,此時吳敬賢官位不高,但每每被趙構問計之時,都能給出讓趙構滿意的答覆,所以地位自然是水漲船高,沒有人會懷疑,在過些年,吳敬賢妥妥的要在六部尚書之中佔據一席。
此時,吳敬賢依然遊刃有餘,道:「青蓮之亂,西南之外的匪患皆不足為慮,陛下遣一萬士卒,以點及面,即可破除匪患。較之西南之禍,東部,北部,皆是星星之火,未成氣候,然則陛下需以雷霆手段,將這些星星之火撲滅,免得他們互相聚合,成燎原之時,屆時恐成大禍。」
趙構聞言,頓時覺得很有道理,便道:「依你之見,該派誰,去澆滅這些星星之火呢?」
吳敬賢答道:「臣以為,這隻部隊,須得紀律嚴明,方便調遣,主將和士兵之間,也需要有極好的默契,指哪打哪,如此,才可完成各處奔襲平亂的任務。」
吳敬賢說到這裏,又推薦道:「臣覺得巡城都尉楊將軍,正好可以勝任。」
趙構聽到之前的話,心中還覺得吳敬賢說的有道理,但聽說要將楊廣派出去,趙構又有些不高興了。
朕的大夏是無人可用了麼?他不是不相信楊廣的能力,只是不想將楊廣調出京城而已。
只是,他也沒有明着反駁吳敬賢,只是對楊廣道:「你怎麼看?」
楊廣一臉欣喜地道:「臣願意一試!」
趙構:「……」
這躍躍欲試的樣子是鬧哪樣?
「吳愛卿可是說要有一萬人,你才三千士卒,能做什麼?」
趙構的言語中還是透露出了一點不樂意的意思,吳敬賢卻道:「臣說的一萬人,並非是一萬人都在一條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