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真正牛皮的專家一般只佩服更牛皮的專家。
只有慶功的時候,這些真正的知識分子才會對行政領導、政治領導小心翼翼地對待,還有一些知識分子連這個時候都不甩領導們。
對於他們的言行,中央領導很理解,也會明白。而且他也絕對是一個大方的人,從內心到外表都沒有計較這些表面上的東西,反而主動將露面的機會、發言的機會一次次讓給郭拙誠,不干涉這些專家的行動。
這讓郭拙誠受寵若驚的同時,也努力避免自己遮住了領導的風光的,他儘量少開口,只有當別人問他,他無法將問題上交給中央領導或錢雪森的時候,他才謹慎地回答對方的問題,每次都是言簡意賅,不做發揮也不說模稜兩可的話,不懂的乾脆說不懂。
他的所作所為反而讓在座的專家對他高看一層,那位中央領導也感到很欣慰,匯報會開得很和諧,也很熱烈,負責飛船發射的專家們感到很放鬆,沒有什麼思想包袱,大家都對這次發射成功充滿了信心。
因為飛船已經裝上火箭,郭拙誠只能站在發射塔前仰望着那高高在上、處在一百多米高位置的箭身,想像着飛船的樣子。
環抱火箭的發射塔有一百多米高,但沒有到過現場看過的人,即使從電視裏面看了,也無法體會它的雄姿,只有站在它的腳下,你才能感到這項工程的偉大,才能體會到參與者的自豪。
想到中國航天發展能提前十五年起步,郭拙誠心潮澎湃。因為這項偉大的工程里,也有他郭拙誠的一份功勞。
二月十日凌晨四點三十四分,飛船發射的窗口時間。火箭準時點火。
在點火之前,指揮部收到了分佈在世界各個監測點大聲報告來的「一切準備就緒,一切運行正常」的匯報。
隨着「點火」口令的下達,點火員鎮定地按下點火按鈕,矗立在發射塔懷中的運載火箭尾部噴出一團紅色烈焰,上面寫着「中國航天」、「夸父」六個字的火箭騰空而起,像一條巨型火龍,呼嘯着向高空筆直向上飛去。
等到達一定高度再略微轉彎,直插天穹。在它後面留下一條白色的尾跡。
現在是凌晨四點半,但發射場地燈火通明,噴着烈火的火箭在高空清晰可見。
郭拙誠和錢雪森以及基地的幾位領導一起陪着那位中央領導站在觀察室里觀看着,雖然牆壁上有電視,電視屏幕上清楚地顯示着火箭的形態。顯示着各個工作地點的情況,但他們都還是選擇站在巨大的玻璃窗前,透過潔淨的玻璃看着黑沉沉的夜空,看着那個越來越小,越來越遠,越來越如星星一樣只剩一點點亮色的火箭。
他們似乎還感到大地在微微顫抖,耳邊還迴響着火箭發動機的吼聲。
這次發射的只是試驗性質的飛船。裏面連動物都沒有放。它由推進艙、返回艙和軌道艙組成。軌道艙是航天員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返回艙是飛船的指揮控制中心,航天員乘坐其上天和返回地面。推進艙也稱動力艙,為飛船在軌飛行和返回時提供能源和動力。
這次試驗的系統有結構與機構、數據管理、推進、測控通信、熱控、電源、制導導航與控制、回收着陸、環控生保等九個。主要目的是考核運載火箭性能和可靠性,並利用這一機會。驗證飛船關鍵技術和系統設計的正確性,以及包括發射、測控通信、着陸回收等地面設施在內的整個工程大系統工作的協調性。
就在火箭剛離開發射塔不久,距酒-泉近的監控站就將收到的信號傳送到早已經準備就緒的京城航天指揮控制中心,幾百台電腦顯示屏上跳動着令人眼花繚亂的數字。牆壁大屏幕上顯示着試驗飛船進入太空的運行狀態曲線,三維動畫把一組組數字變成形象逼真的圖像投影於巨幅屏幕上……
來自國內國外地面測控站和兩艘彌補監控網不足的遠望號測量船不斷把測控數據源源不斷地匯聚到指揮控制中心。
無數名技術人員目不轉睛地監視着熒屏上的一行行流動的數字。飛速敲擊着微機鍵盤。工程技術人員沉穩地按下了發令鍵,向飛船發出了入軌指令。軌道專家組綜合技術人員的計算結果,確定軌道選優參數。
飛行約10分鐘後,飛船與運載火箭成功分離,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指控大廳和酒-泉發射指揮室以及觀禮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