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觀里的林文峰和戴維還沒有坐穩,唐小寶就氣喘吁吁的跑了回來。燃字閣 www.ranzige.com
林文峰見狀問道:「你今天怎麼這麼早就回來了,難道不拍了?」
唐小寶先是跑到水管邊「咕咚咕咚」的喝了一肚子涼水才開口回答道:「師傅,今天這個狀況你又不是不知道,發生了這種事,想拍也拍不了啊。」
聽完林文峰點了點頭,確實,今天要不是他出手,那事情可就沒有現在這麼簡單了,尤其是那根實心的鋼管砸下來,最起碼會有三四個人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不過林文峰並不在意這些,對他來說這只不過是一個小插曲,沒什麼好討論的。
「既然這樣,那你就該幹什麼幹什麼去吧。」說完林文峰就回到書房看書寫字去了,畢竟山上的生活就是這麼無聊,要是天天有那麼幾個香客的話也不至於這樣。
說起香客,相對於以前而言確實多了不少,每過幾天就會有一兩個人上山參拜,雖然基本上都是劉家村的村民,但這也勝過以前十天半個月沒有人來的時候。
就這,還都是林文峰造物術的功勞,要不是他通過造物術將三清的石像重鑄,讓石像擁有微弱的轉運能力的話,文峰觀更本就沒多少吸引人的地方。
雖然上山祈福的人運氣在一段時間內是好了一些,尤其是在打牌的時候,但誰都沒往這方面去想啊,這也就導致這些變化跟沒有一樣,當然比較信這個的人就不同了。
山下的農家樂因為林小猴它們變得紅火火,可山上就冷清依舊。
林文峰也明白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改變的,所以他決定順其自然,現在每天充實自己比什麼都重要,要不然機會來了只能眼睜睜的看它溜走。
當然了付出就會有回報,他們前期所付出的努力並沒有白費,不管是鋪設的道路還是正在修建的亭子,都為以後遊客上山打下了基礎,只要時機成熟,上山的遊客人數會有質的飛越。
雖說山上的生活比較單一,但時間還是過的飛快,還沒幹什麼呢就已經快到晚飯時間了。
此時林文峰從書房走了出來,看了看天色,問道:「大鹿它們回來了沒~」
正在洗菜的戴維回答道:「還沒有,不過應該快了,它們兩個對吃飯這件事情可準時的很,師傅你就放心好了。」
聽後林文峰點了點頭,在唐小寶的服侍下坐在院子裏喝茶閒聊,順便考察了一下唐小寶和戴維這幾天的功課,並對他們遇到的問題作出解答。
就比如戴維由於他的中文和對華國的文化歷史不了解,所以對經書中的很多詞句都理解不了,這也就導致戴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有從字面上去理解經文。
所以他遇到的問題是最多的,基本上是經文背的滾瓜爛熟,但理解上出現了很大的偏差,就像《太上感應篇》中有這麼兩段: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大意就是,舉頭三尺有神明,做事要憑着自己的良心來,不要去做壞事,壞事做多了是沒有什麼好下場的。
對於華國人來說只要有點文化就沒什麼太大的問題,就算是有,那也只是在翻譯成白話上的準確度的問題了罷了。
可戴維不一樣,你需要一句一句的去給他翻譯並解釋,還要隨便給他普及一下關於道教的常識性問題,這樣才能讓他更好的理解經文。
至於唐小寶,林文峰對他基本上就是散養了,全憑他自覺,畢竟是從小在華國長大,就算是古文再不好也比外國人好上不少,所以每次林文峰給戴維講解經文時都會帶上唐小寶一起。
戴維一邊聽着林文峰的講解,一邊拿着自己的小本本不斷的記載着什麼。
林文峰看了一眼,沒有說什麼,而是繼續講解着自己對經文的理解。
《太上感應篇》篇幅不長,也就一千二百多字,主要是借太上之名,來闡述「天人感應」和因果報應」;重視行善去惡,但目的在於求道。
不過它所竭力倡導的善行和竭力主張去除的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