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現在南下暫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摸索出一條通往河東地區的海上「絲綢之路」,只要絲路打通,南下開拓的殖民地才會體現出價值。
雖然哪怕真的一點價值也沒有,華夏早晚還是要向南開拓的,只是那樣一來,所付出的投入將會大的能挑動財政總長的神經,而且前進速度跟陸上西進也差不到哪去,除了運輸方便,根本體現不出優勢。
自然而然的,李康的心態也發生了改變,從一開始的重心放在南邊,西邊只是偶爾盯一下,到現在重心漸漸西移,兩頭並重。
華夏六年的元宵剛過,準備了五個多月後,陸軍首先開始行動,由南方的伏羲縣走出了第一步。
一路從伏羲縣東出,一路從伊尹縣南下,大規模掃蕩被伏羲縣、伊尹縣以及橫斷山脈全面包圍的一片區域。
這片區域北部為黃金湖,西部為金河,東、南部是橫斷山脈的一部分,東北又是一條從橫斷山脈流向黃金湖的大河,因為其內盛產各種卵石,所以被稱為「石河」,也就是說,這是一片兩面環水,兩面環山的完全封閉區域,總面積大概在七千-一萬平方公里之間。
之所以首先拿它開刀,一方面因為簡單,不會遇到大的麻煩;另一方面那就是純粹是華夏人看它不爽了,每次看地圖的時候老是有這麼一塊「敵占區」夾在華夏兩塊主要控制區之間,一眾大佬都是如鯁在喉,難受的要命,現在騰出手來,自然是要第一時間將這根刺拔掉。
所以這次與之前的練兵不同,這次的主要目的是佔地,既然要佔地,那麼所有的威脅就要全部掃光。
於是,生活在那片區域的森林土著就到了大霉,要麼投降,要麼遠遁,要麼死亡,沒有第四條路可走。
負責這次行動的11團指揮使岳雲可是卯足了勁,發誓要將這片區域清洗的一塵不染,還世間一個朗朗乾坤。
經過三年多的訓練與實戰,現在的華夏軍基本上都已經適應了叢林戰和山地戰,森林土著唯一的地形優勢也被華夏軍追平,覆滅已成定局。
一個月後,整片區域的土著主力潰散,大部投降,小股鑽入山林,不知所蹤,自此,這片封閉區域就成為了'華夏自古以來之不可分割'的領土。
當戰報一式三份,傳到元帥府、樞密院和內閣後,內閣立馬決定,在新占區域暫時設立玄齡鎮(鎮名取自唐初名相房喬房玄齡,位置坐落於伏羲鎮以東八十公里處,整片封閉區域中心偏南方向)、如晦鎮(鎮名取自唐初名相杜如晦,位置坐落於石河西南岸,整片封閉區域東北角),這樣一南一北,很好的將這片區域牢牢的鉗在手裏。
不過這次行動雖然順利,但戰後投入比戰時要大得多,要想讓新成立的兩鎮發展起來,陸軍短時間內卻是無法再動,需要等財政再次撥款才行。沒辦法,開拓地盤不像做生意開拓市場,人家可以搞加盟店,但開拓地盤卻只能搞直營店,無論財力、物力、人力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一次只能照顧一兩家。
陸軍行動的同時,海軍也緊隨其後。
首先海軍選中的殖民點有三處,從北到南,分別是位於齊桓鎮南方一千多里的一處深水灣、大陸最南角以及虬髯島北部灣,只要將這三個地方經營好,接下來就可以着手摸索河東航線了。
深水灣,顧名思義,灣內的海水很深,足以停靠大型軍艦,是一個天然良港,而且對面就有兩座小島,一左一右如同兩尊門神,護衛着深水灣的安全,這簡直是一塊天賜寶地,只要在島上修建炮台,再架上大炮,嘖嘖,那畫面太美,所有有壞心思的海上豪傑看到後都會想哭。
理所當然的被海軍相中,準備將其打造為一處純粹的軍港,天下無敵的要塞,甚至,第一艦隊都有將基地乾脆遷到深水灣的衝動。
可惜,深水灣已經被李康批給了正在組建的第二艦隊作為基底老巢,劉仁軌晚了一步,無奈只得繼續縮在齊桓鎮,這倒是讓齊桓鎮鎮長齊預竊喜不已。
當然,深水是不可能作為純粹軍港使用的,它將會被分割為兩個部分,主要的部分還是要作為民用港口,為未來可能存在的海上貿易做中轉和進出口。
至於南角和虬髯島的開發就要等深水灣步入正軌以後嘍。
華夏六年元月三十一日,此時的深水灣已
第222章 深水灣、韓非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