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的時候,陳喬山注意到小區的綠化和公建配套還沒完成,小區內還有不少施工點,看起來有些雜亂。
陳喬山隨口道:「張阿姨,您是剛搬過來吧?」
「是啊,買的是期房,去年底才交房,年後才裝修完。」張子瑜說完,又解釋道:「我平時住在學校的教師公寓,這處房子是給你伊一姐買的,這些年她都是跟着外公外婆生活,我一個人也沒什麼花用,多少攢了些錢,本想着等你姐和曉琳結婚的時候給她們添點嫁妝,不過這兩年房價漲得厲害,我琢磨着乾脆買套房,也算是投資了,這裏地段不錯,地鐵十號線已經確定了,就從小區南門過,跑贏通脹估計是沒問題的。」
如今房地產才剛有動靜,張子瑜就開始投資買房,除了感嘆她有眼光,陳喬山也實在說不出什麼。
陳家現在不缺錢,除了買房買車之外,陳喬山私下還貼補給父母好幾十萬,好讓家裏不用再為生計發愁,陳衛國和陶秀英年紀不是很大,就此退休肯定不現實,有這筆錢傍身,隨便淘弄點小生意,打發下時間還是可以的。
陳喬山計劃得挺好,不過結局頗讓人無語。
家裏的確不再為錢發愁,可父母並沒怎麼改變,在陳家,陳衛國一向是不管錢的,那筆錢全部讓陶秀英存了定期。
至於做生意,陳家夫妻倆合計了一下,都覺得沒那等本事,商量過後,陳衛國竟跑起了黑車,起早貪黑在火車站拉活,弄得陳喬山是哭笑不得,幾次打電話相勸,無奈在家裏根本沒他說話的份。
自己在外邊過着逍遙日子,卻讓父母在家掙着辛苦錢,只是想想陳喬山都覺得虧心,好在問題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他打定了主意,這次五一假期無論如何得把家裏安頓好。
家人才是生活的根本,這是陳喬山一貫的態度,他清楚家裏的問題出在哪兒,眼界決定高度,說到底,陳衛國和陶秀英只是普通人,論起眼光和見識,肯定不能跟張子瑜相提並論,想改變他們堅持了半輩子的生活觀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同樣是近郊,圓明園和頤和園周邊限高,在海淀西邊很難看到高樓,豐臺這邊卻不同,不過發展要相對滯後許多,萬芳園算是域內較好的小區。
「小陳,過來坐,家裏有茶和咖啡,你想喝點什麼?」進了家門,張子瑜很是熱情地招呼着。
張家的房子在17層,是個90平米左右的兩居室,裝修佈置停當,已經有入住的痕跡。
「茶吧,謝謝阿姨。」知道張子瑜有事要談,陳喬山也沒客氣,在客廳沙發上坐了下來。
看得出來,房子的裝修沒少花工夫,都是當下時興的風格,家具電器也是精挑細選過的,看樣子張子瑜是費了心思的。
張子瑜笑道:「你這孩子,來這跟到家裏一樣,不用跟我客氣。」
「伊一姐她現在也住這邊?」見張子瑜張羅着泡茶,陳喬山又問道。
「沒,她嫌這邊太遠,平常還是住在老太太那,也就周末偶爾過來,對了,上回她還帶小五過來住了兩天,怎麼,小五沒跟你說?」
「我前段時間沒在燕京,倒是麻煩伊一姐照顧小五,那丫頭也沒跟我說。」
張子瑜很喜歡小五,也難怪,那丫頭一張嘴跟抹了蜜似的,從小慣會哄人,這才到燕京半年,反正嚴家人和張家人都極是喜歡小五的。
幫陳喬山沏了杯茶,張子瑜便在對面坐下,似是隨意地問道:「小陳,聽琳琳說你又發了一篇論文?」
陳喬山點了點頭,那篇論文發的是英文二類,按照光華的規定,僅是獎金,他就能拿上萬。
對於這點獎金,陳喬山不會看在眼裏,他更看重論文的後續影響力。
就在他論文發出去之後,另一位西方學者也公開發聲,說的是同一回事,兩者相互印證,但是後者的影響力無疑比上一世要弱上許多,讓陳喬山白白撿了便宜。
現如今,希臘入歐數據造假的問題已經被揭開。
國內目前還沒有任何動靜,但在西方經濟圈,這件事反響不小,沒人能料到,歐洲的經濟問題竟然被一位中國人給捅了出來。
這件事的影響力在國內還沒有傳播開,陳喬山知道
第675章 找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