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8點,雷建軍的辦公室,李華勇默默翻看着張永平遞給他的「內部承包合同協議書」。
這份協議書並不長,短短的幾頁紙,但李華勇已經看了有好一陣子時間。
在翻看合同過程中,李華勇一直沒有說話。在房間的另一頭,雷建軍,夏明煥,張永平,鄧超群這項目部四巨頭一字排開,他們同樣沒有任何人開口,整個房間詭異的沉默着。
這時候的李華勇心情複雜。
必須指出的是,在李華勇的複雜心情中,並不包涵「憤怒」,「不滿」等等負面情緒,其實在剛接過這份「內部承包合同協議書」的時候,李華勇已經感受到雷建軍他們滿滿的誠意。
把工程的一部分交給自己內部的職工來承包,這就是建築企業的「內部承包合同」。既然有「內部承包」,那自然就有「對外承包」。所謂「內外有別」嘛,不用動腦筋想都知道,在絕大多數時候,「內部承包合同」肯定是要比「對外承包合同」來得更優惠一點。
這就是李華勇感受到的第一個誠意。
李華勇並不是「華夏建總」的正式職工,他只是一個農民合同工而已。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他是沒有資格簽訂這種協議的。現在雷建軍他們遞給他一份「內部承包合同」,這本身就體現了項目部的誠意。
李華勇再次翻看手中的那份協議書,一條條,一款款,以「李副總工」的專業素養,他能夠看出這些條款沒有任何問題,處處都體現了項目部的誠意。最終,李華勇的目光在一行字上停留下來:
「人工挖孔樁的計量單位按米計算,人工費單價為每米30元rmb。」
沒錯,就是這個「每米30元」讓李華勇心情複雜,也就是這個「每米30元」,讓雷建軍他們從下午一直糾結到現在。
那麼這樣的條件算是好呢還是壞呢?這樣的價格算是高呢還是低呢?這個就一下子很難說清楚。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是在李華勇穿越之前,如果讓他看到這樣一個單價,那他肯定想都不想馬上扔進垃圾堆。但是,現在可是1984年,是中國的1984年,要搞清楚這個價錢的好壞,那就很有必要做幾道數學題。
首先來算一個總賬:這個項目總共800多根樁,扣除已經施工的一部分,就算它800根整吧。按照剛剛批下來的設計變更,每根樁大概挖10米左右,那麼李華勇他們總共要挖8000米。很簡單的算術題,800030=24萬。
24萬,就是李華勇手中這份協議書的合同總值。就算李華勇帶過來的人手不夠,他也許只能幹一半左右,但是合同總值同樣要超過十萬。
一位18歲的農民合同工,在這樣一個年代簽訂這樣一份合同,那麼這個合同怎麼樣呢?
毫無疑問,這當然算是一份大合同。因為在這份合同中,李華勇是沒有其他成本的,除了力氣以外,他不需要其他任何投入,這一點尤為重要。
當然,一份合同的好壞,總造價或者總產值從來不是最重要的,這只是一個參考數據,更重要的還是單價高低,想搞清楚「每米30元」這個單價的好壞,那就來做另外一個數學題。
首先確立一個參照物,這個參照物我們也不按普通標準,就按目前國內最高標準來套。和公職人員有行政級別一樣,在這個年代,中國的工人也有等級的,比如傳說中的「八級工」,那就算是中國工人最頂尖的存在。
那麼在這個年代,就算是最頂層的「八級工」他們的收入狀況是什麼樣呢?
在目前國內經濟最發達的申城,八級工的平均基本工資大概是114元左右。就算這位八級工處在效益最好的單位,就算加上所有的補貼,補助,加班,在這年代的一位最頂尖的工人,他的月收入也很難超過200。
請注意,這裏不是要討論這個收入水平的好壞,而是把這個「月入200元」當成一個標準,當成一個參照物,來評價一下這個「每米30元」。
人工挖孔樁不是一個工人能幹得了的,通常需要2到3個人配合,一個人在底下挖,一個人在上面負責把土清出去,這是人工挖孔樁施工中最常見的組合。
當然,在人工挖孔樁的施工中並非只有挖土,在這期間,工人還有一件事要做,那
第十五章 不算不知道 一算嚇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