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上回說到,劉厚到了襄陽城下,寫信給司馬懿勸降,信中講了很多大道理,可是司馬懿還是回信婉拒了劉厚的招攬。
劉厚一看道理講不通,於是來狠的,又寫了封信威脅他再不投降就要將襄陽城轟個稀巴爛,到時候他也不會有好下場。信中要他認清形勢,關鍵是要清楚地認清蜀國現在的武力有多強大,魏軍有多麼的不堪一擊,他現在這種行為和螳臂當車沒什麼區別。
司馬懿再次接到劉厚的信後也是很糾結,他何嘗不知道現在蜀軍的戰鬥力比魏軍強很多,兩者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對手,可是他不能投降啊。他的家族都在魏國,他的家人也都在許都,而且,因為自己帶出來這麼多的軍隊,朝廷那班人肯定對自己非常忌憚,自己的家人就算沒有被控制起來,也肯定被日夜監視着。
曹丕又不是笨蛋,哪能不採取一些措施防着自己反叛,只要自己今天一投降,估計過幾天許都的親人都要被處死了。所以,他現在是進退兩難。
從個人利益角度來說,他很想投降,這倒不是因為他有信心到了蜀國能做到比在魏國更大的官,而是性命攸關。如果他不投降,蜀軍一旦強攻,他擔心魏軍擋不住蜀軍那可怕的攻擊力度,他自己本人恐怕會有性命危險,什麼功名利祿也比不上性命重要不是?
可是從家族、家庭利益來說,他又不能投降,他如果投降,整個家族必然被暴怒的曹丕移除,特別是他的至親,下場絕對是悲慘的,這一點根本不用懷疑,也無需心存僥倖。
司馬懿雖然是個老狐狸,但是也不是那種六親不顧、冷漠無親情的人,要他眼白白看着自己的家族滅亡他也做不到。
司馬懿糾結了半天,最終還是再次回信拒絕了劉厚的招攬。不過這次他在回信當中有一句話:「大丈夫理當忠君愛國,豈能因為一己之私而遺禍親族。」
司馬懿這封回信滿紙都是慷慨激昂的文字,表達了對曹魏朝廷的忠心,包括上面這句話在表面上也是義正言辭,他不得不這樣寫,因為他和劉厚的每一封通信都被曹丕派來的監軍謄抄了一封,送回去給曹丕過目。
如果他的回信中有什麼不當的言辭,那他就死定了,他的親屬也死定了。上面這句話曹丕看起來覺得他是在向魏國朝廷表忠心,但是,從蜀國的角度來看就不一樣了,蜀國如果有聰明人就能從中間看出,這句話泄露了他內心真實的想法:他不是不想投降,只不過是怕投降了連累親人。
蜀軍中當然有聰明人,郭攸之、鄧芝、步騭這三個臭皮匠研究了司馬懿這封回信半天,三個人又合計了一下,然後由郭攸之向劉厚匯報:
「陛下,司馬仲達這封信隱含了他想投誠的心意,可是因為擔心家族受到連累而不敢投誠。」
劉厚雖然也是聰明人,不過畢竟還年輕,人生閱歷少,就算兩世加起來,人生閱歷也比不上三個臭皮匠,所以一時沒有看出司馬懿這封信中隱含着這個意思,這時候聽郭攸之說起,不由得精神一振。
「喔?果然?」劉厚問道。
「應該沒錯,陛下請看這句話:『大丈夫理當忠君愛國,豈能因為一己之私而遺禍親族。』其中說的忠君愛國,忠那個君,愛那個國他並沒有說明。陛下可還記得,上一回我們兵臨襄陽城下時,陛下也曾經給他說過大漢正統、劉氏天下的事情,當時他對此不屑一顧,還反唇相譏。
可是這一次,陛下的上一封信中也說到過這個問題,可是他卻沒有再就這個問題發表過任何言論,只是婉拒了陛下的招攬而已。他前後兩次的態度變化那麼大,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再看看後面那半句,『豈能因為一己之私而遺禍親族』,這不擺明在說他之所以不投誠,是因為擔心連累親人嗎?」郭攸之道。
「你們的意思是:只要我們能幫他將親人解救出來,他就會投誠?」劉厚是一個舉一反三之人,聽到郭攸之說的司馬懿不投降的原因,已經開始想應對之法來。
他的心已經開始火熱起來,如果能得到司馬懿這樣的智謀界的大牛投誠,那是多麼爽的一件事啊。就算不說他以後在朝廷中能幫到自己多少,單單解決了眼前這二十多萬魏軍,掃除了北伐路上一大障礙這一樁事,都是了不得的大好處、大成就。
更何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