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的開支的確是很大,遠遠超出田賦的出產範圍,不過司馬懿並不知道,蜀國還有兩大經濟來源。其一是「工業部」的產出。「工業部」在這幾年間規模一再擴大,現在裏面的人員已經超出十萬,「工業部」的範圍也堪比一座中大型的城池了。
「工業部」的產出除了燒錢的火器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民用商品,例如各種紙張、書籍、美酒、酒精、水泥、四輪馬車、玻璃及其製品等等。這些產品行銷各國,收穫頗豐。
令劉厚意外的是,利潤最高的產品竟然是各種各樣的玻璃製品。能將人照得很清楚的玻璃鏡自然深受天下女同胞的青睞,而各種玻璃工藝品則紛紛被各國貴人收藏。吹玻璃法經過左慈的轉述傳授後,現在已經有不少工匠熟練掌握了這門技藝。
尤其是那些或亮晶晶或色彩斑斕的玻璃工藝品,甚得蜀南、蜀西地區和藏地的少數民族貴人喜歡,他們甚至認為這些是上天賜予的寶石,奉為無價之寶,甚至願意拿出部族一半的牛羊出來換一件玻璃工藝品。
這也是為什麼蜀軍就連普通士兵也能保證幾乎每天都能吃到一小塊肉的原因,蜀西、蜀南散落着很多少數民族部族,藏地現在也還沒有建立吐蕃國,只有一些藏~民先祖和羌人在活動。
這些部族大部分都是以部落的形式散佈在廣袤的密林與高原上,生活困苦,除了牛羊外幾乎一無所有。他們大多數沒有形成國家,就算像兀突骨的烏戈國,其實也不過是一個大一點的部落,根本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國家。
蜀國漢人肯和這些窮得叮噹響的部落做交易,他們是一萬個同意的,他們什麼都缺,什麼都想要,別說這些玻璃製品,就算是一口鐵鍋、一石米、一袋鹽也能和他們交換不少牛羊。
當然,大部分部落的牛羊也不多,蜀國需要的牛羊數量很大,就只能聯絡無數個這樣大大小小的部落,這個部落交易幾十隻,那個部落交易幾百隻,採取聚沙成塔的方式獲得大量的肉食和皮革。
這些牛羊一部分運回成都,再通過水路運到荊州,繼而轉向北,去供應北伐軍隊的口糧。不過活的牲畜要長途運輸並不容易,所以,劉厚在蜀西蜀南各設立了一個大型的肉類加工廠,和皮革廠。牛羊就近在這裏進行集中屠宰,抽皮剝骨,皮送入皮革廠,經過鞣製後,做成各式皮具。
不過多數被做成軍用品和作為生產熱氣球、憤怒的小鳥的原材料,流入民間的皮革少之又少。而屠宰後得到的大量的肉類,則被製作成風乾牛肉或者風乾羊肉,再作為軍糧運輸到前線去。
牛肉乾源於蒙古鐵騎的戰糧,攜帶方便,並且有豐富的營養。被譽為「成吉思汗的行軍糧」。
這些肉乾製作方法很簡單,先用油、鹽、醋、糖等調料醃製,然後風乾十天左右,使其重量只剩下百分之四十左右,然後再用烤爐烘烤三小時就算製作完成了。這樣的肉乾不但製作簡單,而且味道鮮美,耐飢、營養豐富、運輸方便,簡直就是一流的軍糧。難怪蒙古大軍會用它做軍糧。
除了「工業部」出產的各種商品能帶來巨大的利潤外,劉厚還有一道「殺手鐧」可以迅速聚攏財富,那就是佔領區的府庫。蜀軍一路攻城掠地,佔領了無數城池,每佔領一處城池,蜀軍就差不多搬空了府庫里的錢糧。一般來說,每座城池都有一些存糧用以應付災荒,蜀軍一來,這些存糧就全部便宜了他們。
當然,也有些城池的守將會負隅頑抗,在城破之時焚毀糧食,不過畢竟是少數。蜀軍攻勢一向凌厲,往往能迅速攻破城池,又有熱氣球預先偵察到糧倉所在地,甚至空降特種兵保護糧倉。所以蜀軍經常能趕在敵人放火前分出一支部隊去守護糧倉,使敵人的燒糧計劃落空。
更多的情況是一些城池望風而降,這種情況下,地方官自然會自覺保護好府庫,尤其是在曹丕遷都後,長江北岸很多城池都在劉厚一紙詔書之下選擇了反正。這些城池中的府庫保存得很完整,它們的存糧使得蜀軍的糧草供應完全沒有壓力。
司馬懿顯然並不了解蜀軍所有財政來源,所以才會產生那樣的困惑。他以為蜀國的財政狀況已經破產了。所以才出面提出這兩條策略,以求能為皇帝分憂。誰知道事情竟然往那個方向發展,現在鄧芝和郭攸之都以為他是佞臣,是來禍害百姓,禍害大漢朝廷,禍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