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幾人又商量了一個時辰,中途還順便吃了頓晚飯,終於商量出一個新的進攻方案。第二天開始,蜀軍偃旗息鼓,不再進行攻城。城裏一些無知的魏國士兵高興了起來,以為蜀軍吃了個大虧,膽怯了,不敢再來攻城了。
曹休等一干將領當然不是那種無知的人,他們都知道,現在越是平靜,等待他們的攻勢就越是雷霆萬鈞。他們一點也不敢放鬆,日夜派出人手在城牆上巡邏備戰。
與城內魏軍的緊張氣氛不同,城外蜀軍的氣氛簡直可以說是輕鬆愉快。大部分士兵在休整,畢竟經過一段時間的行軍,人還是需要休息一下的,不過也有些人沒得休息。沒得休息忙碌着的人主要是工匠,士兵則輪流被派出去協助他們伐樹、搬運木料。
這一次,他們要做的是三個龐然大物——三個超級大的斜面。這個大斜面傾斜度約三十度,最高處剛好有城牆那麼高,斜面上鋪上約兩丈寬的木板。這個大斜面的下面還加裝了無數個寬幅輪子,使得每個輪子對地面的壓強減少,而不至於因這個物體太重陷入土地里。由於有軸承將摩擦力減少,使得這東西雖然笨重,但是卻很容易被推動。
只要將這些大斜面推到城牆邊上,士兵們就可以從斜面的木板上一口氣跑上城牆,這東西可比雲梯好用多了。其實這種攻城器械就相當於簡易的攻城塔,古代就有類似的攻城器械,只不過劉厚將之簡化成一個大斜面而已。
這種器械的好處就是可以讓士兵源源不斷地衝上城牆,繼而和城牆上的守軍拼消耗。這種器械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守城方居高臨下的優勢,創造出與守軍相對公平的戰鬥地形。缺點是行動緩慢、製造麻煩,而且怕火。
不過這些缺點對於蜀軍來說都不算個事。這個器械結構非常簡單,無非就是用木材搭個架子而已,只要木材足夠粗大,多做點三角形結構,這樣的斜面就足夠牢固,可以同時供幾百人踩踏上去。
(本章未完,請翻頁)所謂的製造麻煩是指使用的木料比較多,這是由於體制巨大導致的。但是,蜀軍人數眾多,劉厚只要輪流派出一小部分人去伐木就足夠使用了,大部分人還是可以休整的。人多力量大就是這個道理。
這個時代雖然沒有電動工具,但是用人海戰術,一樣可以讓建築速度變得非常迅速,只是三天時間,汝南城外就豎起了三個大斜面。
第四天一大早,進攻開始了,這次還是克秋殺部隊先發,不過進攻的地點不是四個城門中的任何一個,而是城池西北角的一段城牆。通過空中偵察,蜀軍已經知道,這一段城牆防守力量相對薄弱,關鍵是,這段城牆的後面沒有瓮城,而城牆外面有大塊平整的土地,很適合大斜面行進。
克秋殺很快就將這段城牆上的魏軍消滅,熱氣球部隊和憤怒的小鳥部隊接力壓制性轟炸周圍,使得魏軍無法及時登上這段城牆,補充這裏的防守力量。無數蜀國士兵推着三個巨大的斜面開始小跑起來。
本來是十分笨重,移動不便的龐然大物,因為用了軸承這一革命性的技術而變得很容易推動,加上下面負責推動的士兵有幾百人,提供了足夠的動力,所以,這些斜面移動的速度很快。
至於怕火攻的缺點,劉厚根本沒有去考慮,因為這段城牆上已經基本上沒有活人了,這個時候還有誰能發動火攻?三個大斜面很快就被推到城牆邊,搭在城牆上。
最先上去的是幾個工匠和保護他們的藤甲兵。工匠三下五除二,迅速對斜面的高度進行微調,其實主要就是用木板加加減減,使得斜面剛好平齊城牆上的女牆,同時在女牆上還搭了一塊木板到城牆上,這樣就可以讓士兵從斜面直接跨到女牆上,然後順着那塊木板半跑半滑溜到城牆上。
工匠的動作很迅速,不到五分鐘就完成了安裝工作,後面早就等得不耐煩的藤甲兵一涌而上,蜂擁上城牆。當然,在這之前,憤怒的小鳥和熱氣球很配合地停止
(本章未完,請翻頁)了轟炸,為他們的「登陸」城牆騰出地來。
藤甲兵上了城牆後,分開兩隊,向着兩邊,一路殺將過去。魏軍慌忙上來阻擋,可是,藤甲兵刀槍不入,魏軍如何阻擋得住。尤其是這些藤甲兵不止是藤甲兵,他們腰間都掛着霹靂雷,前排的藤甲兵用刀和敵人砍殺,如果敵人陣型太密集,一時難以衝擊得動,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斜面